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台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美國克萊蒙大學政治學博士向駿今天在台灣蘋果日報撰文說,去年11月在北京中央電視台播出的12集紀錄片《大國崛起》,被稱為“2006年最具震撼力的一部電視片”。
該片含括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9個國家崛起的經過。2個月後,《時代》雜誌在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中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且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向駿問,位於第10個可能崛起大國身邊的台灣,能從《大國崛起》和《中國世紀》中學到些什麼呢?
從大陸內部看,《大國崛起》能在央視播出可算是相當大的突破,播出後引發的廣大回響更具民主化的初階現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在《大國崛起》中曾指出:“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內部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不是可持續的。”余英時則認為:“大國崛起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內部秩序要比較安定,比較合理,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發展起來,例如,英國如果沒有那麼好的制度,它也不可能在海外擴張和發展。”
向駿說,巧的是,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去年10月一篇題為“民主是個好東西”的文章最近因被中共中央黨校所屬《學習時報》第367期轉載而聲名大噪。
從國際關係看,《大國崛起》的基礎在長周期理論,該理論認為全球性戰爭源自於兩個層面的互動:一是全球性的經濟成長和政治領袖的互動,二是全球和區域強權間興衰的互動。《中國世紀》認為美國因處理中東問題不當,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中國正好趁機填補權力真空,取代美國的區域霸主地位。明顯的近例為,據本月14日中國和東協10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區服務貿易協議,中國將自今年7月起在建築、環保、運輸、體育、商務5大服務部門的26個領域向東協各國進一步開放市場。至於非洲及拉丁美洲,中國經貿影響力也正快速擴張中。
最後從兩岸關係看,雖然中國的軍費開支在10年內增加近300%,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1995年的1.08%增至前年的1.55%,但《時代》雜誌預測中國不至於像二戰前的德國或日本那樣破壞世界和平,只要“一中”原則不被挑戰,北京將容忍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由於中美都渴望和平穩定,中國不會冒險犧牲發展前景最燦爛的機會,美國也根本不會支持台灣獨立,因此,台海不會成為中美開戰的導火線。
向駿認為,從《大國崛起》到《中國世紀》,中國成為歷史上第10個大國的可能性似乎越來越大,北京領導階層也似乎努力“做個負責的關係人”。台灣應將之視為威脅或機遇其理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