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胡錦濤提出和諧地區的真實意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7 00:09:45  


“和諧地區”建議是胡錦濤主席的“和諧世界”思想的進一步延伸及落實。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評論員 丘巒)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今次的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提出要努力把本地區建設成為一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地區”。他説,這是美好的目標,更是艱巨的任務。為實現這一遠景規劃,胡錦濤還提出了四點建議。可以說,在此之前,胡錦濤主席乃至中國外交部門,都沒有正式的、具體的關於“和諧地區”的提法。這次是首次。究其原委,真實意圖到底何在呢?

  首先,胡錦濤主席的這一提法不是突兀的、突如其來的,它是胡錦濤主席的“和諧世界”思想的進一步延伸及落實。2005年9月,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首腦會議上,胡錦濤主席發表了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講話,首次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新理念。12月6日,溫家寶總理在法國發表題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的演講,進一步闡釋了“和諧世界”的內涵。從中國官方對“和諧世界”的認識來看,是把這一構想看作是新時期中國外交宗旨的昇華,它將中國近年來在國際上所宣導的新秩序觀、新安全觀、新發展觀、新文明觀等有機聯繫在一起。這種外交理念根植於中國5000年的文化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對外交往中愛好和平、講信修睦、協和萬邦的文化傳統。

  其次,“和諧世界”的思想,不是空泛的擺設,不是虛無的思考,它是能夠具體落實的重要外交政策。建立“和諧地區”,是“和諧世界”思想的重要實踐。中國的陸地邊界2.2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1.8萬多公里,周邊國家多達29個,其中直接接壤的鄰國就有14個。對中國來説,提倡“和諧世界”的國際關係新主張,首先就要解決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問題。中國一直以來實施的是睦鄰、友鄰、富鄰政策,主要的意圖在於全面改善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從最初的解決邊界問題、領土爭端問題,到現在需要繼續深化合作,需要向地區合作全面發展。

  第三,“和諧地區”概念非常豐富,包含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胡錦濤在四點建議中講的很清楚。加強戰略協作、深化務實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堅持開放合作是構建“和諧地區”的四根支柱。而且,胡錦濤是在已經取得了實踐經驗之後,加以總結提煉的。中國積極參與周邊區域合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已進入實質性階段,2005年7月全面啟動了降稅進程,7000多種商品開始大幅降稅。中國積極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機制建設。2005年7月,上海合作組織接納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三國為觀察員,使該組織延伸到中東和印度次大陸,成為歐亞大陸上地理空間最大的組織。這都使得中國對構建“和諧地區”具有足夠的經驗和信心。

  第四,“和諧地區”是中國從我做起的重要措施,是符合國家發展需求的,不是與美國、西方展開什麽無謂的戰略抗衡。據統計,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始終占外貿總額的60%以上,從周邊國家和地區獲得的投資多年來占中國吸引外資總額的70%以上。中國難道不需要一個穩定的區域化市場嗎?周邊是中國維護主權權益、發揮國際作用的首要依託。周邊多為發展中國家,在重大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上與中國有較多共識,建立“和諧地區”是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進行的必要保證。 中國當前求的是和平發展,不是對抗停滯。如果中國到南美或者其他遠離中國的地方去做什麽“和諧地區”,恐怕就有令美國吃驚的一方面了。若非如此,一切都是正常的。

  有海外的評論以爲,胡錦濤主席提出“和諧地區”的概念,是要安撫美國對上海合作組織的不滿情緒,這樣的理解是失之偏頗的。從“和諧世界”到“和諧地區”,只能説明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上海合作組織向“和諧地區”目標的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不會看任何國家的臉色,也不需要去安撫什麽國家。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