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國民黨急需建立整體性的視野和願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4 12:16:25  


  中評社香港8月4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政論家南方朔的文章說,要理解近代西方政治,尤其是政治人物的談話方式,就不能不從宗教的“佈道”(Sermon)說起。 

  而論“佈道”則必須回溯“西方神學之父”聖奧古斯丁的論點。聖奧古斯丁乃是第一個發現並倡導“佈道”重要性的人物。他除了自己留下大量佈道文集外,也在理論上將“佈道”的重要性做了探討。綜合他的說法,乃是一個宗教家想要感動並說服信眾之前,一定要先感動並說服自己。

  聖奧古斯丁開創出了直到今天仍在繼續中的“佈道”形式,包括它的演說方式、語言方式等,而這種宗教佈道後來又影響到政治。傑出的政治家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是傑出的政治佈道家,華盛頓如此,林肯更是如此。邱吉爾之能打動英國人民,也同樣在於他那演講有如佈道的態度,縱使我們回頭去看希特勒的演講,也會發現他語言滔滔,有如佈道的風格。只是他的政治佈道不是在喚起人們內心的良善,而是企圖勾引出人們靈魂底處那些仇恨、怨憤、報復、邪惡的種籽而已。 

  因此,由聖奧古斯丁的論“佈道”,以及它對人們談話方式以及政治演說方式的影響,它其實已等於在提示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有一大半都是在於“說服”,而“說服”靠的不能是煽動,而必須依靠那講話有如佈道的神聖態度。人要感動別人之前,先要讓自己被感動;一種以感動做為目標的表達方式,它的第一步就是要說話的人把自己的心先變得偉大起來。 

  南方朔文章說,而我會在這裡從聖奧古斯丁的宗教佈道談到政治佈道,所想講的乃是台灣當今所謂的“論述”問題。今天我們社會有些人受到西方知識虛無主義的影響,以為有了權力即可“建構”出一套說辭,並冠之以“論述”這樣的稱呼,似乎“論述”已變成了一種很偉大的東西。而國民黨內則棲棲遑遑的認為“我們為甚麼沒有論述”、“如何去建構出一組論述”。當整個政治社會天天都“論述”來,“論述”去的忙個不休,難怪我們社會裡總是冗言贅語太多,而實質做為卻愈來愈有限。“論述”其實只不過是說辭而已,它語言如風,卻被看成是個實體的東西,怪不得政治成了語言遊戲。 

  而由宗教佈道到政治佈道,它所顯示的,乃是傑出的政治人物必須先端正其心,有心即能有願景,有願景的人講起話來自有感動別人的力量,這才是真正的“論述”。 

  而今天的國民黨之所以被認為沒有“論述”,乃是它過去執政,在層層官僚文化的因循下,一切蕭規曹隨,所有的問題都被技術化,而無法從整體性的角度來思考及型塑出新的願景。瑣瑣碎碎談問題,又怎能讓人們產生共鳴呢?當政治人物談話都瑣瑣碎碎,自己都無法被感動,又怎麼可能感動別人? 

  文章說,也正因此,對國民黨而言,去反省西方政治佈道的精神,從整體看問題,由心出發去建立一種整體性的視野和願景,這才是當務之急。當有了這樣的覺悟,又何必每天都陷入別人所安排的觀念陷阱中去糾纏“誰愛台灣”、“誰是本土”之類的所謂“論述”中呢?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