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華人居民太少生意冷 韓最大中國城面臨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3 13:44:02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春節期間本是中國人熱鬧喜慶的時候,但坐落在韓國仁川市的“中國城”卻顯得十分冷清。這座以一座古色古香的中華街牌樓為標誌性建築的仁川“中國城”,原本是為了吸引僑居在韓國的中國居民以及逐年增長的中國遊客,但現在卻生意冷清。春節期間,仁川“中國城”在午後的遊客數量甚至和大清早剛開業時差不多。

  據《紐約時報》報導,作為韓國最大的“中國城”,仁川“中國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在上世紀,受韓國政府貿易政策的影響,華僑社會的影響力逐步衰退。仁川的華人在最興盛時達到幾千人,但現在只有400人在這裏定居。與此同時,近年來至少有6個韓國城市宣佈它們即將興建“中國城”,但至今進展不大。最主要的困難在於華人居民的數量太少。

  發展緩慢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近年來海外的“中國城”也在迅速發展。在美國拉斯維加斯、阿聯酋迪拜、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等地的“中國城”都已成為當地著名景觀。但韓國的“中國城”儘管雄心勃勃,卻不得不面對近年來發展進度緩慢的事實。

  “韓國是中國最近的鄰國之一,坐飛機只用不到一個小時,因此這裏沒有一座發展健全的中國城實在是難以想像。”京都大學的海外華人研究專家李政熙說。他曾著有《沒有中國城的國家》一書來向韓國政府說明恢復和興建“中國城”以推動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1945年後,華人在仁川和首爾的貿易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許多中國商鋪。但在上世紀60年代韓國總統樸正熙在任時期,新的貿易政策和土地管理辦法限制了華商的發展,大批華人被迫離開韓國。仍留在韓國“中國城”的華人以經營中餐館為主,而中餐館業務又以炸醬麵為主。今天,中式炸醬麵在韓國仍很受歡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