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德國任歐盟輪值主席國 任務重困難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0 15:43:00  


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但困難重重。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德國於2007年接任擔當歐盟輪任主席國,新華社今天發表評論,評估德國於本年會遇到的任務。歐盟委員會和德國內閣9日在柏林舉行會談,討論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工作計劃和重點。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會談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宣布,重啟《歐盟憲法條約》談判、制定統一的能源政策、建立統一的歐盟外交政策等將成為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的重要任務。但分析人士認為,德國想在為期6個月的輪值主席國期間化解各種利益衝突、實現上述目標,將困難重重。

  據默克爾此前提出的計劃,到今年底,歐盟各國應當就如何修改現有草案達成一致,并正式出台一項新的歐盟
憲法草案。如果順利,2009年歐洲議會大選之前,各國應當批准該憲法草案。

  然而這一計劃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首當其沖的便是今年5月的法國大選。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塞戈萊娜﹒羅亞爾所在的法國社會黨內部對歐盟憲法條約草案存在嚴重分歧。專家預測,如果她成為法國總統,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就新的歐盟憲法草案達成協議。此外,英國首相布萊爾也將於年內卸任,這也將使歐盟憲法條約談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能源短缺被認為是歐盟安全的長期威脅之一。在今年3月的歐盟峰會上,默克爾將公布一項旨在維護歐洲能源安全的《能源行動計劃》。然而,歐盟各國能源利益衝突以及能源政策的大相徑庭使該計劃能否順利出台蒙上了陰影。法國等國一直支持發展核電來滿足未來的能源需求,而德國出於保護環境的原因,已經宣布放棄發展核電,並將逐步關閉現有的核電站。英國、瑞典等國呼吁在歐盟境內實行能源自由競爭政策,讓所有成員國使用統一的電力及天然氣供應網絡,而德國和法國表示反對。
  
  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和俄羅斯總統普京2005年簽署天然氣管道建造協議,遭到波蘭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的強烈反對。根據該協議,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將繞過波蘭、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從波羅的海海底直接從俄羅斯向西歐輸送天然氣。分析人士認為,介於能源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協調歐盟各國的能源政策將舉步維艱。
  
  此外,如何建立統一的歐盟外交政策、讓歐盟在國際舞臺上“用一個聲音說話”,也是德國面臨的一大挑戰。歐盟各成員國之間外交分歧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在去年11月舉行的歐盟-俄羅斯峰會上,盡管多個歐盟國家全力支持與俄羅斯簽訂新的戰略伙伴關係,擴大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但由於俄羅斯禁止從波蘭進口肉類產品,波蘭動用了否決權,使得談判計劃成為影。

  當然,德國作為歐盟經濟總量最大的國家以及歐盟預算最大的資助者,在歐盟中的重要地位和協調能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即便如此,平衡各成員國之間的利益衝突仍是一項極其艱難的任務。
  
  深知任務艱巨的默克爾呼吁外界降低對德國的期望。她表示,德國不可能在半年內解決歐盟所有的問題,只能為下一任的輪值主席國繼續解決這些問題奠定基礎。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最近也公開承認:“在半年時間內,德國不可能創造奇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