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世界日報》:高油價 百上加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4 11:26:10  


  中評社香港4月24日電/菲律賓《世界日報》今天發表題為“高油價下……”的社論,表示今天淩晨起,汽油公司將再次調高油價,平均每公升提高五十仙。提價後,特級無鉛汽油每公在三十七•七九至三十九•二六比索之間;柴油每公升價格在三十二•七九至三十四•四二比索之間;煤油價格每公升在三十五•六零至三十八比索之間。其實,一些大汽油公司從上週六開始,已經把各種汽油產品價格調高,使汽油價格達到空前的水平。

  社論表示,最近這次汽油提價,主要原因是國際市場的原油價格突然飆升,導致各國和各地區的汽油價格紛紛進行調整。上週四,紐約商品交易所六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了一•四八美元,收市每桶七十五•一七美元。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六月份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上漲一•三九美元,收市每桶七十四•五七美元。在國際油價的影響下,包括菲律賓在內的各國的汽油價格如同脫韁的野馬,往上竄升,達到空前的紀錄。

  為什麼國際原油價格突然上升?主要原因是,伊朗日前宣佈該國已經提取了輕質濃縮鈾,導致局勢緊張,觀察家害怕美國突然對伊朗動手,造成伊朗原油停產,勢必導致石油短缺。另一個問題是,夏季即將到來,美國的用油量將增加,勢必導致石油緊張。國際市場的油價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立即上升到一個空前的高峰。

  社論指出,油價這麼高,是暫時的現象,還是將持續一個較長的時期?這個問題取決於伊朗核問題的解決,如果通過國際斡旋使問題早日解決,那麼,在國際形勢恢復平靜後,油價可以逐漸回落。不過,如果國際形勢僵持下去,特別是美國入侵伊朗,那麼油價可能再上升。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揚言,若美國攻打伊朗,導致這個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停產,那麼,油價可能超過第一次海灣戰爭每桶八十七美元的水平,達到一百美元。

  眾所周知,石油是先行官,在高油價的影響下,幾乎所有的行業將受到影響,即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一損皆損,因此,全國民眾必須有充分的準備,各種物價可能因油價的上升而紛紛上揚。屆時,麵包漲價,牛奶漲價,大米漲價,食油漲價,在百物上漲後,可能出現新一輪的通貨膨脹。

  社論稱,昨天,阿羅約總統發表聲明,呼籲全國合作,相互配合,在高油價下團結一致,共體時艱,克服困難,渡過難關。她說,國際市場油價上升,必定影響到基本物價和服務行業,因此,全國合作是必要的,以便克服困難渡過危機。

  高油價是一個國際現象,不獨菲律賓如此,正如阿羅約總統所說,政府對此無能為力,惟有全國相互配合才能克服困難。不錯,這是國際現象,但是,危機當頭,全國上下應該通力合作,才能克服高油價帶來的消極因素。如果政爭加劇,毫無休止地持續爭吵下去,那麼,無異百上加斤,不但政府感到左支右絀,老百姓也將受到池魚之災,苦不堪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