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戰爭傷痕,外祖父等人負有責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06 06:47:06  


1950年代蔣介石、宋美齡在臺灣接待岸信介(中)。
  中評社北京10月6日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5日在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回答各黨代表質詢時說,日中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關係,雙方可以通過加深政治關係為地區及世界的和平作出貢獻。他希望建立可以就兩國未來舉行對話的關係。 

  新華社報導,安倍說,日中關係、日韓關係已成為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本經濟離不開日中關係、日韓關係。今後將努力使日中、日韓關係變成一種信賴關係,並為在經濟等各個領域發展合作而努力。他說,日中舉行首腦會晤,就相互的想法、目標和理想舉行坦誠對話,是建立信賴關係的第一步。 

  在談到“村山談話”時,安倍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亞洲各國造成巨大災難和傷痛是個事實。他說,“村山談話”承認中國和韓國受到侵略、殖民統治,是內閣會議通過後發表的,本屆內閣繼承這一談話。 

  1995年8月15日,時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發表講話,承認日本過去進行的殖民統治和侵略,表示要深刻反省,並向日本年輕人講述戰爭的悲慘,以免再犯過去的錯誤。 

  在談到日本政府正式承認日軍強制婦女充當“慰安婦”的1993年河野洋平官房長官談話時,安倍說:“包括我在內的現任政府將繼續遵循這一談話的精神。” 

  安倍在回答有關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責任的提問時說:“開戰的結果給亞洲人民留下了許多傷痕。包括我外祖父岸信介在內的(當時的)領導人對此負有重大責任。政治是以結果論責任的,因此當然可以說(當時領導人的)判斷是錯誤的。”

  中評社資料:岸信介1936年赴日本統治下的“偽滿洲國”,充任“產業部次長”和“總務廳次長”,是偽滿當局的實權人物之一。1942年10月,岸信介出任東條英機內閣商工大臣,後改任國務大臣兼軍需省次官等要職。1945年日本投降後,岸信介被定為甲級戰犯,關進監獄。

  但“冷戰”的爆發和美國佔領軍的政策轉換把岸信介從東京巢鴨拘留所解救出來。1948年12月,岸信介獲美軍當局釋放。上世紀50年代,岸信介成為戰後保守勢力整合的領軍人物之一,1957年2月至1960年6月期間兩次出任首相。

  1987年8月7日,自詡為“昭和妖怪”的岸信介去世。媒體蓋棺論定,把岸信介的一生分為三個階段:一,充滿軍國主義思想的甲級戰犯;二,戰後日本保守勢力的統一者;三,日美安保條約的修訂者,日美同盟的最強烈鼓吹者。


    相關專題: 小泉退位 安倍出任日本首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