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家泉:贊成兩岸“紅、藍、綠”接觸對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30 09:53:29  


李家泉:目前的海峽兩岸已出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好形勢,希望紅、藍、綠各方都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形勢,加強合作,使之繼續向著正常、健康、利民的方向發展。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今年五月下旬以來,兩岸交流交往的形勢又有了新的發展。先有民進黨高層陳菊的“破冰之旅”,後有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的“雙贏之旅”,加上福建又舉辦了規模空前的《海峽論壇》,台灣參加的各界人士高達四千餘人。於是各方關於兩岸紅、藍、綠三方接觸對話的議論,忽然十分熱烙起來。我個人是非常贊成三方接觸對話的。

  長時間來,兩岸在學術交流上有一種很不正常的現象:每一次學術交流,紅(共產黨)藍(國民黨)兩方學者出席者都不少,唯獨沒有綠方(民進黨)學者參加,經常是一個人都沒有。有人說這是綠營學者不願參加,也有人說是民進黨高層禁止參加,這就自然影響到會議交流的效果。與此同時,在兩岸政黨交流上,我們也只看到“國、共平台”,而無“國、民平台”“共、民平台”,更談不上“共、國、民”三黨平台。

  這種狀況的出現,顯然是由於彼此政治立場的不同而使然。國、共兩黨及其學者,盡管在政治立場上有不同,這主要表現在一個中國的內涵,即是什麼樣的一個中國問題上有分歧,但對於“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認識則基本上是一致的,於是兩黨在“擱置爭議、求同存異”的共識下走上接觸對話的軌道了。而民進黨及其學者則不同,他們不但不同意一個中國,并且對國共兩黨在“九二共識”(實即一個中國)、反對“台獨”共識基礎上的和解趨勢十分惱怒,也越來越對立化和情緒化。可以用以下一個帶趨向性的公式來表述:

  “失落感→情緒化→失常化→街頭發洩化”

  這自然是一種很不正常的情況,它對台灣人民,對兩岸人民,對周邊地區人民,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應不應該解決和如何解決?我個人特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意見:
  
  (一)應給綠營或民進黨人提供說話的機會。例如藍綠對話,紅綠對話,紅藍綠一同對話等,都是可行的做法。對於綠營或民進黨,大家都要有開闊的胸懷和寬容的態度,有話讓說話,有氣讓出氣。讓人說話和出氣,天不會塌下來。只有讓人說話,才能相互溝通,達到相互理解;也只有讓人出氣,才有可能使人心平氣和,達到消除對立和情緒化。一句話,只有多提供這樣的對話機會,才有可能緩和以至化解矛盾。

  (二)奉勸綠營或民進黨人切不可自我孤立。不管你是什麼樣的政見和政治主張,包括民進黨曾經提出過的《台獨黨綱》,或者是後來修改成的《台灣前途決議文》,都應該以島內最大多數的人民利益為依歸,接受最大多數人民的檢驗,決不可以把少數人的利益,一個政黨和一個政團的利益,置於全體或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之上。否則就一定會脫離人民,自我孤立,最終被人民所拋棄。像現在這樣,民進黨拒絕與別人接觸對話的做法,也是一種自我禁錮和自失信心的表現。

  (三)紅藍雙方都應重視與綠營或民進黨對話。這是推進“島內和諧、兩岸和解、台海和平”的重要條件。島內分裂勢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必須在經濟上、政治上,以及人們的觀念上,鏟除島內產生“台獨”或“變相台獨”的土壤和氣候條件。“蒼蠅不盯無縫的雞蛋”,只要島內經濟基礎變了,藍綠和諧,族群和諧,兩岸關系正常化,外國反華勢力就成了“找不到縫隙可鑽”的“蒼蠅”了。

  (四)發揮“紅”在藍綠諸種關系中的協調作用。紅、藍、綠三方是一種“不等邊”的三角關系,“紅”實際上是當前兩岸關系中的主導力量,藍和綠則分別代表當前台灣執政和在野兩股政治勢力。這兩股政治勢力,在國民黨退踞台灣後,長期對立,結怨很深,一時難以走到一起,自然也不是一兩次接觸和對話就能化解和解決矛盾的。可以考慮仿照“國共平台”即“紅藍對話”的做法,逐步實現“紅綠對話”和“藍綠對話”,中國大陸可以從中起推動和協調作用。

  (五)條件成熟時可同時建立紅藍綠對話平台。海峽兩岸的大陸和台灣,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家人;台灣島上無論是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也都是中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後裔。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和現實現因,以及 複雜的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把兩岸中國人、島內中國人隔開了。如今國內外形勢大變,兩岸形勢大變,所有兩岸中國人和島內中國人,都應團結起來,通過對話平台,勾通思想,捐棄前嫌,求同化異,建立互信,拋棄“惡鬥”,共奔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之路。

  總之,目前的海峽兩岸已出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好形勢,希望紅、藍、綠各方都能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形勢,加強合作,使之繼續向著正常、健康、利民的方向發展。(2009年5月29日於長沙)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