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退場不等於退縮,因為他們是君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3 09:37:27  


  中評社香港10月13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在凱道路權遭到北市中正一分局撤銷後,反貪倒扁總部昨晚正式籲請群眾撤離,由總指揮施明德及幹部繼續留在台北火車站前廣場靜坐。
     
  誠實一點面對問題,反貪倒扁靜坐前,絕大多數人都相信陳水扁不會因為這樣的活動而自請辭職;一個月後,陳水扁的堅持更強硬,倒扁靜坐還該不該繼續下去?反倒成了問題。
    
  社論說,不論是對倒扁群眾或者深陷這個漩渦難以自拔的政治人物而言,這都是一個很難讓人接受的現實。就像台北市長馬英九面對綠營政治領袖質疑、甚至批判他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核准扁群眾的集會申請,不解地反問:“動員百萬人民上街頭的難道是我嗎?”倒扁群眾必然要反問:“為什麼陳水扁不反省?民進黨不檢討?卻認為人民對貪腐的憤怒是錯的?”
    
  然而,不論綠營人士如何保皇護扁,他們也不敢對“反貪腐”說“不”,他們能做的還是以“愛台灣”、維護本土政權為主軸的政治訴求,陳水扁成為本土政權的代表號,企圖將倒扁與不愛台灣劃上等號,將反貪腐與愛台灣一刀區隔。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邏輯,反貪腐不就是愛台灣嗎?愛台灣不就該反貪腐嗎?這原本應該連在一起的六個字,莫名其妙地竟成為紅、綠陣營的楚河漢界。
    
  社論指出,何以至此?綠營的操作當然無可卸責,從綠營抹黑倒扁反貪總指揮施明德、動員群眾反制反貪腐靜坐開始,綠營或陳水扁的自保策略就非常明確。但是,無可諱言,倒扁總部的策略轉進,卻也強化綠營反制策略的動員力,成為陳水扁自保的最佳助力。
    
  這個結果顯然不是施明德所期望的。九九靜坐一開始,施明德就清楚界定這場運動不是藍綠對決,甚至拒絕政黨的介入;整整一個月,“天下圍攻”之後,施明德勸服主張就地靜坐,佔據台北火車站前要道的鷹派幹部,他是這麼說的:“群眾運動為的不是政治對決。”最重要的,倒扁幹部當年成功地以群眾運動促成刑法一百條修正、“總統”直選,施明德一語中的,“因為陳水扁不是李登輝。”而李登輝基本支持他們的主張。 
    
  社論指出,但無可避免,這場社會運動經過一個月的發展,已經成為政治對決,環島遍地開花刺激綠營群眾反制是原因之一;倒扁總部推動罷免反罷免“立委”是原因之二。二次策略轉進,都讓民進黨團結動員有了更好的誘因。 
    
  群眾運動有其極限性,在施明德口中的“烏合之眾”,能聚合一個月不散,已經超乎想像。畢竟人心難以持久,混雜藍綠的決策結構,勢必有所摩擦,一次又一次的動員,耗損的不是陳水扁的意志,相反的卻是倒扁群眾的耐性。雙十圍攻之後,少數群眾不願接受指揮退回廣場,反映的正是群眾心理的焦躁,隨著靜坐拉長而目標依舊遙遠,這樣的焦躁只會更升高、更緊繃。 
    
  當政治負面效應已經出現的時候,倒扁靜坐還接續得下去嗎?讓倒扁群眾不服氣的是,台灣的政治僵局和貪腐亂象,因為貪腐者的強硬,所以無法解決;然而,堅守禮義廉恥的市井小民,只因為他們是君子,知道進退之道,就必須退場嗎?君子退場豈不更讓小人橫行?
   
  社論再指出,更讓人氣結的是,不論是陳水扁罷免案、“立委”罷免案都不可能通過、倒閣案甚至不會提出、彈劾案沒人理會,所有可能在體制內解決僵局的方案,碰到手握權力的朝野政治領袖,全部成了廢案;而政治協商之議才出,天王盡皆退縮,施明德屬意的呂秀蓮、李登輝點名的“立法院長”王金平、乃至自己公開表明願意出面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和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這一個月中,或者動都不敢動,或者說完就不再有行動,政治對話不但不可能,甚至都成了口水。政壇數數,從天王到民代,不知數以百、千計,竟無足夠的堅持原則與道德的君子,可以和小人抗衡嗎?
    
  面對這樣的民主困境,廣場群眾不能再焦躁,憤怒亦無用,退場不是退縮,相反的,要牢牢記住這些天王與政客的嘴臉,記得是誰賦予他們權柄,讓他們敢如此傲慢到無視人民心聲?民主的好處是,三年或四年一定碰得到,權力回到人民手中,由選票決定去留。
   
  在施總部發起罷免“立委”後,這又是一個改變“立法院”結構和政客傲慢姿態的機會,不要擔心罷免的困難度,有決心就會有足夠的選票。廣場,只能是施壓的助力,永遠不是解決問題的場域,人民永遠有決定台灣未來的權力。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