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扁挺扁各打五十大板 林義雄按劍等出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3 14:36:08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倒扁、挺扁僵持不下,各界期待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出來當“解鈴人”。林義雄昨天總算公開露臉,但他話說得很保留,把倒扁、挺扁陣營各打了五十大板,看來他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表態倒向任一陣營。

  聯合報今天分析指出,林義雄未攬公職,卻始終在政壇有舉足輕重影響力,其中一個很大原因繫於他的“深不可測”。二○○四年,他在“總統”大選前一、兩天跳出來拉起陳水扁的手助陣,扁以過半得票連任;二○○五年他靜坐向藍綠施壓,促成“立法院”減半、單一選區的大規模修憲;二○○六年他批判黨內爭權、朝野惡鬥,宣布退出民進黨。

  林義雄每次出手,目標、理由不同,相同的是,他都不會讓自己只是“選邊站”,永遠會擺出站在制高點的姿態。

  這是他與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很大的差異。浪漫的施明德認為扁該下台,就衝出來揭竿倒扁,拚個“你倒我亡”;儘管子弟兵范雲等都已站出來要扁下台,林義雄還是隔岸觀火,四平八穩地拋出“各界都應自我反省檢討”的說法。

  分析認爲,倒扁在施明德眼中是人生最後一役,但林義雄是法律人,陳水扁已擺明絕不下台,則他出不出手、何時出手,陳水扁案件的司法進度、修憲制度改革這兩項因素可能更為關鍵。

  林義雄推動“立法院”減半時,理由就是政治人物的“誠信”,要求各黨派必須兌現政治支票。陳水扁曾在禮券案、“國務機要費”都作過家人涉案就下台的保證,如果司法調查顯示陳水扁的說法打了折扣,即使法律責任還“燒不到”陳水扁,林義雄已有出手的充分正當性。

  另一個可能時機是,當朝野各陣營坐下來協商的氣氛成形,林義雄出面扮演公道第三者,倡議修憲方向,或一套權力安排與制度改革兼具的佈局。

  林義雄退黨時引詩自喻“豈是腸枯無熱淚,願留他日潤蒼生”,他目前按劍不發對扁的威嚇效果,恐比真正拔刀出鞘後一次消耗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