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中常會批軍令 罷免案來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7 21:37:45  


  中評社香港6月7日電/馬英九決定推動罷免案,周三中午由立院黨團吹號、下午中常會批軍令,台灣政壇進入另一輪賽局。 

  中時電子報特稿文章說,這不是史上頭一遭,2000年底,在野黨曾因政院停建核四,策動一波罷免“正副總統”的攻勢,當年在野黨聯盟仍握有立院三分之二席次,理論上較易跨越罷免案成案的門檻,交由公投複決,但因在野步調不一,各有盤算,雖已連署掛號,最後仍告破局。 

  與五年半前相比,泛藍在立院只剩脆弱多數,三分之二門檻無疑恨天高,勢不可能單靠國親立委的力量,將罷免案送出立院門口,在民進黨內一片“鞏固領導中心”的氛圍下,罷免案很可能在兩軍對峙下冰消雪融,徒然鼓舞綠營原本低迷的士氣,而且移轉了弊案日日進展的壓力,讓“總統府”得以稍事喘息。 

  但相對有利的是,2000年底扁呂上任未久,只因核四停建單一重大政策,在野黨就發動罷免,正當性確實不足,也讓民眾存留高度疑慮。 

  而今民進黨執政六年,民間早已疲厭,加上第一家庭爆發重大弊案,陳水扁家人及親信都捲入風暴,隨著新聞進展,陳水扁的家族操守及用人風格都足證有重大瑕疵,民心向背不可同日而語;且這次只罷免陳水扁,呂秀蓮仍能備位繼任,較不易予外界“泛藍奪權”的觀感。 

  加上泛藍席次雖萎縮,但國親新合作默契卻更甚於前,盟友間雖有猜忌,但對罷免案勢必戮力同心。雖然如此,顯仍無法跨越三分之二門檻,若民進黨內上下一致,將罷免案拉至“藍綠對決”的層級,敵我分明,各為其主,勢必無法過關。 

  泛藍唯一勝算,就是“訴諸民意”,透過民調、民眾連署、街頭遊行,由下而上形成包圍,若能“號召”(但非“組織”)學生及民間團體和平抗爭、長期靜坐,讓罷免案的民氣充分展現,對泛綠立委形成壓力;同時力保罷免案記名投票,讓表決透明化,若民間氣氛足夠,或許能讓綠營立委選擇揚棄黨派立場,臂助罷免案越過門檻。 

  當然,形勢不必樂觀,一切終究可能只是虛晃一招,但罷免案成立與否,對台灣民主將有三層重大意義: 

  一、無論泛綠或泛藍,台灣選民總是過於善待政客,放任他們說謊、詐欺、貪妄、僥倖,以致於養癰遺患,膿一爆黃涕四溢,不可收拾;藉由罷免案的推動、辯論、成立,我們或許能從這一刻起,樹立一個政治人物的高標準,日後管你是馬英九蘇貞昌還是誰誰誰,若不能廉潔自持並約束親佞,唯有下台一途,民眾隨時握有“提前解約”,讓“總統”失業的權杖; 

  二、或許是頭一回,台灣政壇出現一具有高度道德正當性的議題,讓政治人物跳脫“藍綠對抗”的思維,讓必須面對下次選舉的立委們,同時面對黨鞭及選民的壓力,重新思考自己要停留在“表決機器”的層次,或是以是非良知為首要選項,擺脫意識型態的綁架,讓政治板塊不再以“藍綠”,而以“是非”二分法挪移; 

  三、相較於2000年底的罷免案,這次是“由下而上”的決策模式,當馬英九感受到黨內立委、輿論、民調日益高漲的呼聲,才決意推動罷免,這是民間氣力的展現,草根民主的具例。 

  罷免案來了,台灣勢必還要承受一些小震盪,但願事過境遷,你我回望,終將慶幸: 

  “我不辜負歷史”。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