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這是在自取其辱 不是在拚外交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5 09:18:43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中國時報今發表社論說,前幾天,我們曾慨嘆陳水扁已經臨到要出訪了,竟還無從確定美國所安排的過境地點在哪里?昨天則是到陳水扁的專機已經飛上天了,還不知會過境哪裡,等到專機降落了才知道原來是阿布達比,至於回程會過境那哪到現在都不確定。這種一波三折的窘境,被隨行記者戲稱是在「包機自由行」,不僅締造了台灣領導人出訪史上最難堪的紀錄,更是從「過境外交」這檔事被發明以來,台灣領導人最受羞辱的一次出訪。 

  社論說,而直到現在為止,我們的「外交部長」還堅持這個結局「與終統論無關」,也不認為這種過境安排算是「外交挫敗」,而綠營上下則是口徑一致將之定調為「中共的打壓」。這番說詞,如果僅只是為維護執政當局最起碼的顏面,或許還可理解,但如果相關人士對情勢的研判真的就是如此,那我們真的要說,這個執政團隊在外交操作上的脫節與無能程度,簡直已到難以想像的地步了。 

  沒有人樂見自己領導人的出訪,竟是一路帶著不堪與屈辱。更不會有人對陳水扁的「過境外交」淪為「丟臉外交」,拿來「當笑話看」。畢竟陳水扁出訪就是代表台灣,他會受到怎樣的待遇,反映的正是台灣當下的現實處境,如果陳水扁在外遭受難堪的處境,受到傷害的絕不僅只是他自己,也及於台灣的所有民眾。

  社論說,我們必須要說,陳水扁這趟中南美行,在過境美國的安排上,不論在戰略層次的情勢研判上,乃至在戰術層次的實際操作上,都出現嚴重的偏差與錯誤。 

  先談戰略層次的問題。藉由這次過境外交的操作,執政高層對現階段台美中三邊關係的掌握,明顯出現幾項嚴重的盲點與失誤:一、錯以為年初陳水扁所掀起的「終統」風波,已經完全過去了;二、認為布胡會後的美中關係既然未見大幅進展,布什也未曾公開抨擊台灣,進而誤判台灣有了可以遊走的空間;三,由於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之訪美行受到相當高規格的禮遇,因而一廂情願研判美方對陳水扁的過境安排,應不致「失衡」。

  這種戰略誤判的關鍵,在於當局到現在都還自認可以在台美中三邊之間扮演「玩家」。事情的真相是,在經歷過公投、終統等冒進作為後,台灣早淪為被美中兩強積極「管理」的籌碼了。 

  社論說,是的,大陸當然會打壓,兩岸外交的攻防從來就是零和對抗,陳水扁出訪如果大陸不打壓才是新聞。耐人尋味的地方也正是在這裡,陳水扁並不是第一次玩「過境外交」,大陸也從未曾有一次放鬆過打壓,為什麼過去陳水扁可以風光地過境紐約,這次卻說什麼都不行?甚至淪落到連西岸的舊金山、洛杉磯都沒得商量?只是因為是大陸在抗議嗎?要知道,大陸抗議的對象不是其他國家,是世界超強的美國,而布什又是美國近幾任最不買北京帳的總統,更是在立場上最挺台灣的總統,北京的抗議能奈他何?更何況華府先前讓馬英九的訪美享受到相當高規格的禮遇,布什在布胡會中也沒講一句傷害台灣的話,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一件事,美國已經在將陳水扁與台灣做切割處理了。 

  再看看戰術層次的操作如何失當。執政高層在與美方磋商過境地點時,犯了若干在專業上完全不該有的錯誤:一、在過境地點上,一開始就只鎖定紐約,讓美方可以迴旋的空間變小;二,明明知道這檔事已經提升到布什的層級才能拍板,也知道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的決策空間很小,陳水扁卻以主帥之尊,直接跳到第一線與楊甦棣交涉,而且姿態強硬到「我要紐約否則免談」的地步,壓縮自己的迴旋空間不說,換來的卻是美國同樣強硬的「悉聽尊便」,同時還提醒「以後是不是就不要過境了?」。

  社論說,紐約這趟去不成也就罷了,付出的代價卻是台美高層互動的氣氛急速轉壞,就差沒到翻臉的地步,甚至未來「過境外交」還玩不玩得下去都不知道。拚外交有這般蠻幹式的拚法嗎?


    相關專題: 中美聯手夾殺 陳水扁外交大挫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