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學者:陳水扁詭計多端 或會再用苦肉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7 10:54:45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不少兩岸學者認爲,未來兩年,不排除陳水扁會孤注一擲,挾持民進黨徹底走向激進“台獨”路綫。

  據中新社引述新華澳報報道,出席首届北京台研論壇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劉紅認爲,未來陳水扁的行爲將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公投台獨新憲法綁選舉”,在體制內很難完成“法理台獨”的情况下,在2006年提出“台獨新憲法”草案基礎上,在2008年3月臺灣地區領導人換届選舉時,借助所謂“公投法”舉辦“新憲公投”,利用極端對立來煽動泛綠陣營的支持,打壓泛藍軍。 

  第二種是製造“柔性政變”,利用控制軍警憲特的機會,組織特殊班子,一是製造針對泛藍軍主要負責人的惡性事件,二是對泛綠主要負責人再次使用“苦肉計”,三是在選舉中作票,保住民進党的執政權。

  第三種是製造緊張,利用“極端台獨”事件,挑起事端製造宣布“戒嚴”、延期或推遲選舉的事實,從而控制選舉。“三種可能”違反臺灣現行選舉游戲規則,但前有“兩顆子彈”加選舉作票的成功範例,後有製造事端的政治條件和社會基礎,善于逆勢操作的陳水扁當局確實存在“三種可能”。 

  厦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林勁在其論文中指出,此次縣市長選舉結果對民進黨造成很大的衝擊,引發黨內的强烈“地震”,可能成爲民進黨推動新一輪黨務革新的契機,不亞于1996年“大選”受挫之後的內訌及路綫大辯論。然而,形勢與當年有著極大的不同,現階段民進黨處于執政地位,幷無當年的生存危機或發展瓶頸的緊迫感,且負有主要責任的陳水扁缺乏連任的壓力和帶領民進黨長期執政的使命感,因此選後由陳水扁主導的黨內的反省和檢討難以彰顯成效,反倒可能加劇黨內的派系矛盾,世代矛盾以及圍繞權力資源重新分配的鬥爭。   

  全國台聯研究室副主任楊毅周指出,在臺灣島內,陳水扁選擇全面對抗新“台獨”路綫擁有一定的市場。一是兩岸關係仍處于對立的結構中,爲陳水扁提供了操作對抗性路綫提供了空間。二是陳水扁手中還掌握著一定的權力和資源。通過手中的權力和資源,陳水扁可以不顧一切地把政策推動到底。三是“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支持,是陳水扁的政策基礎。而臺灣島內的“主體意識”也仍在發展中,使陳水扁的操弄有恃無恐。四是泛藍內部仍然存在著嚴重的矛盾,爲陳水扁分化泛藍提供機會。五是國際社會仍有一些不願看到中國發展的右翼勢力,如日本、美國的一些反華勢力,將爲陳水扁的路綫提供一定的國際支持。六是臺灣的“憲法”經過多次修改,已經面目全非,矛盾重重,陳水扁打著“民主牌”、“本土牌”、“自决牌”等,仍有一定的欺騙性。

  他指出,陳水扁必然會在兩岸關係上,以刺激、醜化祖國大陸,製造兩岸人民的仇恨心態,惡化台海局勢,鞏固兩岸對立對抗的政治格局,阻礙兩岸關係發展,推動臺灣走向“法理獨立”的道路,在臺灣島內,製造族群對立對抗,其特徵是以政治爲核心,以“制憲”自决爲主要訴求,大張旗鼓地推進“台獨”。 

  親民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立委”張顯耀則在其《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發展與困境》論文中認爲,陳水扁達到“終統”目的後,在權力及選舉的驅動下,爲求繼續贏得深綠的全面愛戴,很有可能促使其加速推動“急獨”的主張。陳水扁爲鞏固黨內領導權力,提振“三合一”敗選後民進黨低迷的聲勢,以及爲今年底直轄市選舉造勢,未來將以“寡頭决策”方式朝“台獨”路綫前進。

  他指出,在今年3月“終統”風波過後,緊接而來就是進行“公投修憲”運動。預料未來不到兩年內,臺灣內部將掀起“制憲”與反“制憲”、“公投”與反“公投”的拉鋸戰,再度掀起臺灣內部“統獨”論戰,幷引發大陸與美國對于兩岸現狀即遭改變的疑慮。面臨國際反對“台獨”的環境,陳水扁未來可能繼續操作“統獨”議題來鞏固個人權力及各項選舉求勝,是引發兩岸關係緊張與波瀾的重要關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