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政黨與特首選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4 11:08:28  


  中評社訊╱題:香港的政黨與特首選舉 作者:劉迺強(香港),全國政協委員、時事評論員

  《特首選舉法》規定特首不能隸屬於任何政黨 

  最近以大律師、前「四十五條關注組」為核心組成的公民黨,開宗明義便宣佈要成為「執政黨」,因而引起一些爭論。加上《特首選舉法》中規定特首不能隸屬於任何政黨,因此根據現有法例,公民黨不可能「執政」,特首選舉距今不到一年,起碼對反對派而言,問題便具有迫切性,更加不能收拾。 

  一切都要從《基本法》說起。《基本法》沒有提到政黨,因而也沒有特首與政黨關係的問題,也不存在有沒有執政黨的問題。按道理,《特首選舉法》只是較低層次的政策法規,遲於2001年才為2002年的特首選舉而由立法會制訂。當時民主黨不但是反對派的旗艦,同時是立法會內第一大黨,加上當時的政治氣氛,我於當年已經公開指出,他們若是堅持這一點,《特首選舉法》通過恐怕有困難。不過反對派的政治水平就是如此,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在做什麼,從來都只是為反對而反對,《特首選舉法》經過反對派在另外一些枝節上擾攘一番之後通過。但是因為《特首選舉法》是香港本地立法,立法會有權修改,甚至廢除它,更不說大家都有權去討論有關的問題了,特首與政黨關係並非摸不得的老虎屁股,更不是討論禁區。我們需要理性、深入的探討。很可惜,這方面連自命代表中產階級,而且利益所在的公民黨都帶不出一丁點兒新風,港人的政治文化,就是如斯淺薄! 

  香港沒有政黨法 

  首先,香港要不要搞政黨?雖然客觀上香港存在了不少自稱是政黨的組織,但它們都是有限公司註冊、或社團組織登記,甚至像四十五條關注組,長期連註冊登記都沒有辦,以標準的「非法組織」存在。它們在法律上沒有特殊的政黨地位,而香港也根本就沒有任何有關政黨的立法。這裡坊間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1. 鄧小平說過香港不要搞政黨,因為如搞的話,「要不要搞共產黨」?就是因為香港不搞共產黨,所以其他人都不要搞政黨了。 

  2. 根據中國憲法,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與共產黨合作,參政議政,作民主監督,而非「輪流坐莊」。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既是國家領土一部分,當然也是由共產黨執政,其他政黨都是參政黨,而並非西方那種通過選舉奪權執政的政黨。 

  3. 特別行政區是中國一部分,特區政府不論怎樣說,都只是個地方政府;因而特區內的政黨,大不了只可能是在特區活動的地方政黨,不是一般主權國家政黨。 

  針對第一點,可以說形勢的發展已經超過了鄧小平最初的想像。一些自稱為政黨的政治組織,不但從九四年港同盟與匯點合併建立民主黨開始,已經出現,之後又有自由黨,最近再出現了公民黨;而愛國陣營中的民建聯,名字上雖然沒有「黨」,但也經常以政黨自居,甚至也曾公開說過要「執政」之類的話。政黨在香港已經存在,並且運作多年,已經是既成的事實,改變不了。之所以如此,因為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實行的是參照西方的民主方式,沒有政黨很難運作,政客為了有利參選,很自然便聯群結黨,利用政黨的集體資源和機器。現在慢慢大家都明白到,政黨並非洪水猛獸,而且更躲避不了,因此很少人再質疑政黨存在的合理——因為存在本身就是合理——只剩下政黨如何發展等技術性問題而已。 

  執政黨、執政聯盟等說法開始有市場 

  至於第二點,也是從「一國」的觀點,一廂情願的看法。因為香港是實行「兩制」,即是資本主義,亦即西方那一制,而西方則從來都沒有什麼「參政黨」這回事。「參政黨」是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建制,硬搬來香港,先不要上綱上領的說是否有違「一國兩制」,而事實上就是行不通。或云,「一國兩制」既是前無古人,我們大可創造性地設計特別行政區內運作的參政黨,亦即現在的情況,只可能在立法機關中擾攘,而永遠不可能掌權的政黨。實踐證明,現時的制度產生了過去八年的只會彈不會唱、專職在雞蛋裡挑骨頭、專門反對特區政府任何施政的反對派。因為他們除此之外,無所作為,而且更因為掌權無望,毋須為自己的主張負責任;罵政府、搶資源、反加任何稅費、嘩眾取寵,成了沒有成本、但效益甚大的作為,弄到民粹主義高漲,行政機關為立法機關制肘,寸步難行。在嘗盡了這種有權無責的香港特有「參政黨」苦頭之後,執政黨、執政聯盟等說法才慢慢有市場。 

  因此,唯一較為有說服力的,大概只有「地方政黨」這一說。不過放眼望去,西方也少有地方政黨的。真要找的話,北愛爾蘭共和軍可能最接近地方政黨,因為這一政黨只管北愛事務,但它之所以不管英國其他地區的問題,是它要分離獨立,開始時更是武裝恐怖分子組織,最近才完全放下武器,作議會鬥爭。香港一些反對派,地方本位主義泛濫,巴不得與中央維持你不管我,我也不管你的疏離關係,在沒有公開獨立地搞其獨立政府實體,只做香港的地區政黨,只爭取在香港執政。另一方面,不是抱地方本位主義,甚至分離主義的話,任何地方政黨很快便會向全國蔓延,最後成為全國性政黨,因為在一個主權國家之內,進佔中央政府,才是爭取和保障地方利益的最佳方法。 
  我們不難想像,他日台灣和平統一,民進黨可能樂於只做地方政黨,但國民黨等泛藍政黨,無不想於全國政治舞台上一展抱負。他們於內地或許甘於做參政黨,但在台灣島內,在「一國兩制」之下,它們不單只從來都是西方式的政黨,而且已經有政黨掌權執政和政黨輪替、輪流坐莊的傳統了。但是話雖如此,另一方面,一旦台灣的民進黨和香港的民主黨公民黨等,都來搞局,一反常態地一起在大陸發展,中央又如何對待呢? 

  “一國兩制”下的政黨問題不簡單 

  說了這許多,只想說明一點,「一國兩制」底下的政黨問題,並非那麼簡單,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三招兩式就能輕易解決。香港的反對派想把它簡單化,把西方主權國家那一套,硬塞在香港這地方政府當中,而從中央到香港的特區政府和愛國人士,都沒有挑穿香港並非主權國家,只是地方政府,因而硬套主權國家政制模式是文不對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中央自《基本法》草委會、諮委會的討論開始,從來以西方的主權國家政制作參考,而這一取向,到今天的策發會政制討論,依然擺脫不了。建制既然如此,反對派當然樂得鑽這空子。 

  再深層一點的解釋為何如此,則因為「一國兩制」是前所未有,既是地方政府,又要比聯邦制的州政府更高度自治,我們從開始到今天都沒有足夠智慧去原創性地設計出一套完整的、能暢順運作的政制模式,只有從主權國家的模式複制。最近有關香港政制發展的討論,開始迫使從中央到香港特區都要直面這個問題,並作深入的探討,我相信「地方政黨」這思路是值得投入精力探索的方向。 

  循這方向,地方政黨在「一國兩制」之下作局部性的地區執政,不是一個不能想像的選項,也沒有違反共產黨領導的規定。事實上,要是明天台灣願意談和平統一,這個問題就在眼前,因為台胞早就這樣做了,你能改變嗎?因此,香港特別行政區內不但要有政黨,而且發展下去,也幾乎無可避免會在某一階段出現某種方式存在的執政黨。 

  我們再幻想一下,明年如田北俊當選特首,法律規定他一定要脫離自由黨,但他跟自由黨的關係千絲萬縷,問責官員大部分都是自由黨人,到時不管你如何稱呼它,反正橫看豎看,自由黨就是執政聯盟的核心,也就是事實上的執政黨,這就是香港的政治現實,不能逃避。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特首有無政黨背景都一樣 

  一個有政黨背景的特首和沒有政黨背景的特首,分別在於起碼理論上,前者只聽命中央和市民,而後者則有三個婆婆要服侍,使形勢更加複雜。而政黨對特首的影響,是貼身和有系統的,有可能凌駕中央和市民的意願,損害兩者的利益。不過我們要清楚這一點,在實際的運作中,有政黨背景的特首和沒有政黨背景的特首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這方面的效果都是一樣的。在西方政制中,任何政客掌了權之後,都是自由自主地運作,不但不管政黨,連自己競選時的政綱,都經常拋諸腦後。也唯有這樣,反共起家的尼克松才能與中國修好、克林頓有些政策也很共和黨。要競選的政客,從來最關心的是當前民意。西方有一個說法:“所有政治都是地區性的(all politics are local)。”因此如果地區民意強烈朝東,中央很難要特首明顯往西走的,有沒有政黨在中間,分別不大。這方面最明顯的例子是董建華對法輪功的表態,從始到終都是十分曖昧模糊的,而董建華從來都沒有政黨背景,而起碼在反對派的眼中,他是最聽命中央的。當時董建華感覺到香港有一股他不可忽視的民意認為這是宗教自由問題,他的態度就不可能與中央完全一致。董建華尚且如此,餘不足論了。 

  香港不會出現一黨獨大的情形 

  香港的立法會選舉,直選席位全部採分區比例代表制,這設計注定了不會出現一黨獨大,也不會朝英語國家的兩黨制發展,而是一個眾黨林立的局面,因而絕少有機會一黨能有效執政。特首如有政黨關係,便會出現聯合政府,沒有的話,便出現執政聯盟;名稱雖有不同,實際運作無異。因此,特首是否政黨成員,與香港特區政府能否有效管治沒有必然的關係,目前香港特首與政黨沒有直屬關係,執政聯盟運作不順暢,這基本上是政治技巧問題,並非政制問題;政制改變了,特首的政治技巧如果仍然笨拙,聯合政府同樣是可以運作不順暢的,歐洲有太多這樣的例子了。政治技巧既是個人問題,但更多是傳統問題,亦即需要經驗累積。香港回歸才幾年,經驗不足,是理所當然的事,不加摸索,便焦躁地要修改、拋棄,也未必是最好的做法。 

  特首是否與政黨有關的問題值得討論但毫無迫切性 

  無論如何,特首是否與政黨有關這問題,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但毫無迫切性。反對派如果真的如他們所聲稱,急切要推行全民直選,邏輯的步驟應該首先由特區政府交出一張路線圖,再從路線圖中計算一下各有關配套等要多長時間到位,與中央一起弄個時間表。在這方面,曾蔭權已經再三承諾,他會於明年卸任本屆特首之前,提交一份政制發展的路線圖;一旦有了直選的確切進程表,政黨化才真正有意義;而只有政黨化進展至某一程度,才能談與特首的關係,以及執政的各種有關問題。如今香港的政黨黨員最初的是民建聯,也只不過是五千多人,其他政黨黨員,全部是三位數字。根據民意調查,港人投票選政客多於選政黨,政黨效應不彰。 

  公民黨剛成立,便自命執政黨,並且力推特首要有政黨從屬,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更有趣的是親建制的自由黨也與之唱和,這更顯示出,特首與政黨關係這問題,根本不是迫切的問題,也不是市民關心的問題,而是因為這兩黨的黨魁有意參選,為其本人和本黨度身訂造的議題,其司馬昭之心,最清楚不過。這兩個政黨有此訴求,我們未必同意,但可以理解,但“物有本末,事有終此,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香港市民沒有必要看它們的指揮棒,而亂了自己應走的步伐。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6月號,總第102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