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饒美蛟:國家重視港經濟 港人勿失良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5-09-08 17:21:12  


饒美蛟:國家重視香港經濟 香港勿失機會
  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記者王平)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即將訪港,出席連串活動,香港嶺南大學副校長饒美蛟教授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曾副主席訪港,並為迪士尼樂園剪綵,足見國家對香港經濟的重視;內地的發展對香港有著良性的刺激作用,香港必須抓住機會。以下為專訪對答要點:

  記者:香港對於經濟轉型似乎莫衷一是,您看癥結在哪裡?

  饒美蛟:香港缺乏對於發展方向的研究與論證,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香港缺乏專為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進行持續、高水平研究的智庫。基本的研究如果沒有,就難有好的政府決策。

  香港的政策研究很弱,不知道自己要做甚麼。換句話說,如果香港對自己的問題都沒有潛心研究清楚,中央政府想幫都無從下手。新加坡政府在這個方面投入很多,台灣有中華經濟研究院等很多大型智庫。但是同為“四小龍”之一的香港,長期以來沒有這種機構,沒有一批高水平的專家學者在這種機構中做長期的分析研究。

  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董建華任期內曾經請了一些世界著名企業的董事長、首席執行官等來香港一年一聚,但是實際效果怎麼樣,大家都是很清楚的。他們並不真正暸解香港,國際大企業的經驗祇可以借鑒,但是不能照搬,因為面對的條件不同。

  特區政府應該充分重視智庫的建設,可以用政府撥款和民間籌資結合的方式來運作,類似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政府的撥款可以保證正常的運作,民間籌資可以強化項目研究。

  香港在這個方面不及中國內地。中國內地的市場化進程不斷推進,內地智庫對於發展方向、重大項目,都是要經過長期研究和反覆論證的。內地經濟二十多年的高速發展,並非是某個領導人做一個政治決定就萬事大吉。

  記者:轉型沒有成功而經濟似乎又有了繁榮的景像,您怎麼評價?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係應該如何發展?

  饒美蛟:通過CEPA等政策安排,內地對香港經濟復甦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曾慶紅以國家副主席的身份來香港為迪斯尼公園剪綵,足見國家對香港經濟的重視。內地的發展對香港有著良性的刺激作用,香港必須抓住機會。

  但是,目前香港的經濟復甦,客觀地說,根基並不穩固。

  香港的經濟結構並不合理,整體經濟發展過度依賴幾個行業。新加坡的經濟結構就比較好,比較多元化,經濟發展的基礎也就比較穩固。

  同時,香港一些行業必須開放競爭,現在很多高成本,是由香港的行業壟斷造成的。

  我認為,工業園、科技園還是可以推動的,但關鍵是政府應該有適當的政策優惠。之前有一個很有實力的外國大公司,本來想在香港投資高新技術產業,但是條件談不攏,香港不願在政策優惠上讓步,結果這個公司就去了上海。

  香港未來的經濟還是必須兩條腿走路。香港的經濟發展不可能離開內地,經濟融合必然會逐步加強。但是完全內向也不能發揮香港的優勢,如果香港真的變成另一個上海,其作用也會降低。因此對香港來說,其國際地位也要加強。

  記者:香港經濟表面上已經復甦,但是香港經濟如何轉型,前景還是很不明朗。您認為香港應該在這個方面如何儘快研究確定?
  
  饒美蛟:香港經濟轉型目前處於一種困境,需要長時間才能解決。而要想儘快實現經濟轉型,政府就應該扮演比以前更加積極進取一些的角色,不能祇是一味地放任,應該在引導經濟轉型方面扮演適度的角色。
  
  香港政府很長時間都是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不可否認,這個政策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或者這也是因為比較適合當時香港的社會發展程度,能夠當時香港的對外經濟經濟關係。

  但是世界是發展的,香港因為內地的改革開放,通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內地的轉移,充分利用內地廉價的勞力和土地,工業和房地產等都實現了空前的繁榮。但是,這也同時導致香港的轉型長期停頓,在“四小龍”中至今未能實現經濟轉型,而韓國、新加坡、台灣等“三小龍”都已經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形成了新的產業優勢。而我們香港,至今不知向哪裡轉,過去一些嚐試也有些不了了之。

  記者:您認為特區政府應該更加主動一些?
  
  饒美蛟:政府目前應該比以往積極一些。其實政府過分重視芝加哥學派的觀點,也就是教條主義的學派。

  教條主義認為政府無須干預經濟,但是他們這個學派,並不能解釋韓國、新加坡、台灣在經濟轉型中政府的角色。

  香港在所有的發達經濟體中,應該說政府干預的程度是最低的。好的方面是多年被評為經濟自由度非常高,但是這沒有代價嗎?全球經濟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很多產業都是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沒有一定的引導和扶持,很難擴展產業規模,形成產業優勢。

  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政府這麼重視這些芝加哥學派的意見。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拿出來討論。

  必須強調的是,我說政府應該發揮“適度”的角色,並不是讓政府全面介入,搞計劃經濟,而是較之現在必須更積極一些。前幾年的轉型努力並不成功,證明我們必須對此有所反思。應該說,教條主義不利香港尋求經濟轉型。 


    相關專題: 曾慶紅訪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