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沈浸式舟楫文化展”今在位於高雄佛光山的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開幕。(中評社 蔣繼平攝) |
中評社高雄12月29日電(記者 蔣繼平)中國大運河201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經過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將近一年策劃,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將20餘艘舟楫模型,從揚州搬到高雄佛光緣美術館展覽。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羅文利透過影片表示,舟楫模型乘載友誼、和平,期望兩岸文物交流延續,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致詞也說,希望以運河為媒、以展覽為契機,兩館持續交流拉近彼此。
“行舟•運河─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沈浸式舟楫文化展”今天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進行開幕典禮,展期將到明年7月2日為止,主辦單位是中華文物交流協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並由位於江蘇省揚州市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高雄的佛光緣美術館來承辦展覽。開幕典禮有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並帶領其他3人到場參加。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羅文利,透過預錄的兩分鐘影片隔海進行致詞。另外,佛光山常務副主持慧傳法師、佛光山榮譽功德主劉招明也有上台致詞。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共同出席。
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羅文利透過影片表示,中國大運河在2014年列入世界遺產,在成功登錄十年之際,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一艘艘代表著友誼、承載和平的船隻模型,橫跨海峽駛入佛光緣美術館,連接起兩岸同胞的心與情。21件典型船隻模型集中展示新石器時代到近代以來,運河上舟楫的變化與演變展現歷史興衰,可跨越時空,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隨。
羅文利在影片中提到,海峽兩岸的文化根脈深深交織,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習俗、共同歷史記憶,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佛光山文化基金會,開啟了第3個五年合作,兩岸文物工作者結下了深厚的情,兩岸廣大民眾對中華文化的恆久魅力也有更為深刻具體的感受,願未來持續深度挖掘兩岸文化的共同之處,讓台灣朋友感悟大陸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大陸同胞領略台灣文化的細膩與獨特魅力,推動兩岸文物交流延續,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致詞表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位於大運河原點城市也就是揚州,自2021年開放以來,3年多已經將近服務累計1200萬的觀眾,舉辦展覽50多場。此次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合作,展覽20餘件典型的運河船隻模型,同時運用多媒體投影、觸屏互動、虛擬體驗等新技術,讓觀眾沉浸式的去體驗古代運河的百姓生活。這次歷經近一年的時間順利落地舉辦,未來也希望與佛光緣美術館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以運河為媒、以展覽為契機,推出更多高品質的文化產品、拉近彼此。
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致詞表示,今天順利辦展三個重要因緣,感謝星雲大師的持續引領。感謝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與佛光緣美術館的努力,才有辦法把偉大展示呈現在眾人面前。感謝過去的先民,不管是帝王將相或販夫走卒,沒有先民的努力今天看不到的大運河。大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很了不起的,展覽很有系統地將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整個搬到佛光山來,進行沉浸式互動,大家一定要來把握機會觀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