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前台北市長柯文哲涉京華城等案,12月26日遭台北地檢署以圖利、收賄等罪名起訴求處28年半重型;27日以新台幣3千萬元交保,檢方提出抗告,台灣高等法院29日發回台北地院更裁;台北地院29日下午重開羈押庭,深夜宣判:柯文哲准予新台幣柒仟萬元保證金(含已提出之保證金新台幣參仟萬元)具保,並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出海等。
柯文哲案一波多折,牽動台灣政情變化,引發社會關注和憂慮。
律師出身的民進黨創黨元老、前主席謝長廷在臉書發文表示,任何人把柯文哲的起訴文件讀了後,相信一定對政商的複雜關係印象深刻,而心生反感,但就法律上的犯罪要件而言,收賄的證據確實薄弱了一點,尤其在押人4月之後,交出如此起訴書,未來發展可以預見必然爭議迭起,牽動政局變化。
謝長廷感嘆,在台灣有時被起訴並不是因為有罪,而是因為輿論認為有罪,所以製造“輿論審判”變成法庭鬥爭的重要一環;幾乎所有被告都會喊寃,有的真寃、有的假寃,社會都是半信半疑。結果是假寃佔便宜、真寃的倒黴。所以司法公信力低落,也是社會亂源之一。
謝長廷的話講得很重,謝所言所述也是台灣的政治現實、社會亂源,更是許多台灣民眾擔心、憂慮的重要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