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佐利克雖離任 美對華政策不變兩國關係樂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10:19:11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美國前副國務卿佐利克離任時,人們對布什政府對華政策會不會因為人事變動而發生改變有所議論。今年7月中旬,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柯慶生走馬上任,成為國務院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的新的助理國務卿幫辦。柯慶生8月3日在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的證詞表明,他將延續佐利克的對華政策。

  柯慶生挑起重擔

  據《環球時報》刊登一篇評論文章說,柯慶生是典型的中國問題專家出身,其代表作為《1947—1958年的中美衝突》。近年來,他經常參加有關中美關係、美國對臺灣政策的學術交流,也常常為布什政府提供政策諮詢。

  助理國務卿幫辦當然會參與有關政策的制定,但基本任務是執行政策。具體到柯慶生,情況有些不同。佐利克在任的時候,大家普遍認為,他是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的主要制定者,而且他以提出中國應該成為國際體系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說法在美國對華政策上打下了自己的印記。佐利克離任後,從國務卿到副國務卿沒有一位是中國問題專家。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希爾主要關注朝鮮半島,尤其是朝核問題。柯慶生是從國務卿以下到他這個層面國務院中唯一的中國問題專家。在他進入國務院之前,人們已經紛紛猜測,今後制定對華政策的重擔很大程度上會落在他的肩上。

  中國與現行國際體系確實已經利益攸關

  柯慶生在證詞中說:在去年9月的講話中,佐利克提出了一個觀點和希望,即中國成為全球體系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但他沒有說中國已經是這樣的利益攸關方,只是強調美國的政策應該促使中國成為利益攸關方。這是柯慶生證詞的主旨。關於“利益攸關方”,我們已經討論了許多。但筆者還是想談點看法。

  第一,過去20多年中,中國受益于現行國際體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融入國際體系的過程。現行的國際體系為中國發展提供了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大環境,經濟全球化的加速進行有利於中國吸引外資,發展對外貿易。中國過去20多年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得益於這個國際體系,中國也是這個體系的積極參與者和維護者。當然,現行的國際體系並不完美,但中國是謀求在國際體系之內來改善它,使之更加公正、合理,尤其要使發展中國家受益。因此,中國與現行國際體系確實已經利益攸關。

  第二,國際體系中的所有成員都要對這個體系負責任,不是說有些國家要求別的國家負責任,自己則可置身事外。坦率地說,美國近年來的一些行動很難說是對國際體系負責任的行為, 如退出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

  第三,各個國家都說要對國際體系負責,但由於各自的國家利益不同,產生不同的政策,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美國和歐盟就因剛剛流產的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而相互指責。可見,在尋求國家利益與對國際體系負責之間要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國家,會本著對地區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負責、對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負責的精神行事,既不會因為某個國家說了中國是“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而欣喜若狂,也不會因為人家不這麼說而義憤填膺。

  深化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

  柯慶生整個證詞的調子是積極的。中美關係經過近28年的發展,它的基礎不斷擴大,範圍也越來越寬廣, 內容越來越豐富。現在的中美關係不僅有雙邊的問題,而且更多的是地區和全球性的問題。柯慶生所列舉的問題,如朝核、伊朗核問題、能源等,也多半是地區和全球性問題。這就表明,中美關係雖然是雙邊關係,但它不僅關係到兩國,而且越來越具有地區和全球意義。中國的外交政策當然是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但這只是問題的一面。中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責任隨國力而增長。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中國對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的作用也會隨之增加 ,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要求也會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客觀規律,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無法回避的責任。中美兩國在維護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穩定方面的共同利益是在不斷增進,而不是削弱。這種情況顯然有利於中美關係的穩定。

  中美關係是複雜的雙邊關係。複雜性的一個表現就在於,幾乎在兩國關係的所有領域都是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在各個領域的共同利益和分歧存在著複雜的情況,需要細緻、具體地加以分析,但總的來說,都是共同利益大於分歧。在臺灣問題、經貿問題、防擴散問題上都是這樣。

  柯慶生對中美關係的看法是樂觀的。他在證詞最後說:“在過去27年中,兩國之間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在不斷增長。我要說,這樣的領域將會繼續增長。”筆者讚賞柯慶生的樂觀情緒。只要雙方共同努力,保持現在這樣一個改善關係的良好勢頭,中美關係的繼續穩定發展是有希望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