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罷免暫收場,政治凌遲的新開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6 09:13:28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聯合報今天社論指出,明天,臺灣憲政史上第一宗罷免“總統”案在立院進行表決。無論就陳水扁的失政敗德言,或就民調顯示的民意取向言,陳水扁皆到了應當引咎下台的地步;但是,明天的罷免案卻不會通過。但這卻是陳水扁、民進黨與整個臺灣的政治凌遲的新開端,不是結束。

  社論說這是憲政的僵局。民間顯然已經極度鄙棄陳水扁,要他下台;但立院三分之二的門檻,卻阻擋了民意的實踐與民憤的宣洩。所以,雖然罷免案明天在立院不會過,但民間認為陳水扁已經沒有資格領導國家或認為他應下台的情緒,卻仍是方興未艾,甚至可能愈演愈烈。

  社論認爲,明天以後的情勢可能是:罷免暫時收場,弊案愈燒愈凶,陳水扁主政治台的正當性愈來愈動搖,下台的壓力也不會降低,反而可能愈來愈大。僅簡述兩個理由。

  理由之一:數樁重大弊案的主要線索仍在發展之中。例如,太百禮券案,不斷出現“大謊圓小謊”的情勢;陳水扁突然改口稱“未‘直接’收受李恆隆等禮券”,似乎已經預告了未來事態發展的方向。再如,澳洲李慧芬又爆“李碧君拿巨額發票供吳淑珍使用”,倘若屬實,則陳水扁本人即可能涉嫌虛報帳目的貪瀆行為(因為吳淑珍不能持發票直接向“總統府”銷帳)。又如,陳由豪案再度重創陳水扁夫婦的誠信;吳淑珍當年怒斥陳由豪“寡廉鮮恥”,現在陳由豪卻再度站出來證實自己不是那個應該跳樓的人……。以上僅舉三例而已,但陳水扁其實身處“弊案雷區”,弊案地雷像連珠炮一樣地引爆,又豈僅以上三案而已?於是,自然可能出現“罷免暫收場,弊案不止,下台壓力升高”的情勢。

  理由之二:罷免案使泛綠內部選邊表態,民進黨內部萬馬齊喑,一時之間,反省及批評的聲音完全消失;但罷免案收場後,倘若弊案愈燒愈凶,陳水扁夫婦的肆應愈來愈捉襟見肘,對民進黨的傷害也愈來愈大,則民進黨內的“切割”動作必將再度出現。何況,如今罷免的流程走完,泛藍其實並未敗退,反而大軍已經攻抵“倒閣”的城下;倒閣不論發不發動,或何時發動,現在皆已成了懸在民進黨腦門上的一柄利劍。為了因應隨時可能出現的倒閣及國會改選風潮,民進黨必須與陳水扁“切割”,這儼然是民進黨自救圖存的現實需求。更何況,距二○○八愈近,“切割”的需求亦恐將愈高。陳水扁一旦連民進黨內部都壓不住,他也就無處容身了。

  社論認爲,這個罷免看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罷免案發動以前,市井對如何處置陳水扁曾有兩種說法:“綁赴西市斬首(罷免),或綁在龍椅凌遲。”如今罷免案暫告收場,卻成了政治凌遲的開始,對陳水扁是凌遲,對民進黨是凌遲,對整個臺灣更是凌遲。因為,如前所述,不論就陳水扁的失政敗德言,或就民間的積鬱言,陳水扁皆已到了應當引咎下台的地步;如今民進黨死守立院三分之二的門檻,使公義不能伸張,使民憤無以宣洩,則皮球壓得愈凶,自不免反彈得愈高。

  社論說曾多次建議陳水扁與民進黨,應採“不下台(因為有三分之二的門檻,一定不會下台),但要認罪懺悔”的戰略;不幸的是,陳水扁居然將自己的“十大罪狀”倒過來說成了“十大功勳”,而民進黨更大舉操作“貪腐的陳水扁代表本土,所以本土包庇貪腐的陳水扁”之論述。因此,陳水扁與民進黨明天雖然闖過了無論如何都一定會過的一關(因三分之二高門檻),卻在處理罷免案的過程中,使得自己的論述更沉淪,亦使自己主政的正當性更耗弱;這些效應,皆將使多數民衆在罷免案中更加認清了陳水扁與民進黨的面目,更認為陳水扁沒有資格領導臺灣,且亦認為民進黨已經喪失了主政的正當性!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