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仍然親疏有別 李遠哲在想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6 09:00:16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聯合報今天分析文章指出,台灣的中研院長李遠哲昨天主動發表四點聲明,雖然對民進黨的執政成績有所批評,也輕輕的點了陳水扁應自修以止謗;可是卻也提醒在野黨發動罷免案要注意憲法設立高門檻的用意。李遠哲在關鍵時刻出手,仍可看出”親疏有別“。

  文章說,在陳水扁一家弊案接連發生之後,李遠哲一直迴避輿論界與在野黨的質疑,是否應為當時挺扁負責。李遠哲昨天總算作了總結,他仍堅持民主政治和政黨輪替,但他對於執政黨的批評卻像教訓自家人,對於泛藍依憲法發動的罷免案,竟提醒在野黨要注意高門檻的設計。

  兩千年“總統”大選,李遠哲“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一席話,發揮臨門一腳的絕對功能,送陳水扁進了“總統府”。二○○四年,李遠哲再為陳水扁背書,稱“民進黨及執政團隊經驗稍嫌不足,但可塑性高、理想性高,改革驅動力也較強”,助陳水扁保住了半壁江山。今天有超過半數的民眾認為陳水扁不適任,很多人都想知道,總在關鍵時刻挺扁的李遠哲,在想什麼?

  文章分析指出,李的主動聲明,有對執政黨的不滿意,卻沒有對陳水扁的深責,並以深切的期許取代嚴詞的批判。以扁李在政治生命的連結上,李遠哲更不可能為當年的挺扁道歉。尤其,陳水扁前天提出“對內政治協商、對外兩岸和談”的倡議,事隔一天,李遠哲也提出了相同的呼籲。令人不禁又有了“李遠哲、關鍵時刻、國師、和平使者”的聯想。

  李遠哲雖然對執政當局有所批評,實質上卻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對於在野黨發動罷免案的正當性雖然沒有直接批評,可是仍藉憲政門檻要在野黨“三思”。

  文章說,在台灣政治的關鍵時刻,都可看到李遠哲的身影。這篇看似各打五十大板的聲明,對結局已定的罷免案當然起不了關鍵的作用,可是對於即將在十月卸任院長的李遠哲來說,卻可能提供李遠哲更多揮灑的空間。對照陳水扁重提兩岸和談,李遠哲的聲明裡也提到當前國際局勢即使是水火不容的國家都在和談了,這是否告訴在野黨,若陳水扁已決意推動兩岸和談,你們還有理由談罷免嗎?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