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馬英九忙著查黨產 忙不該忙的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2 09:44:49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署名評論文章,分析台灣的倒扁局勢,批評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不把握機會,在“忙不該忙的事。

  文章指出,八月的台灣,倒扁運動由藍轉綠。以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為首的淺綠陣營組成“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總部”,正在發起百萬人捐款倒扁運動。另外,由於證人李慧芬的返台作證,使台灣高檢署的查黑中心首次將陳水扁列為被告,進行司法調查。而本來已在出手打扁的“台聯黨”精神領袖李登輝卻在此時突然剎車,表現出他的“政治精算師”的特質:一方面出面打壓蘇貞昌的“蘇修路線”;另一方面卻對外表示,他與陳水扁的關係“平平靜靜”,一幅風和日麗的景象。

  而深為弊案所纏的陳水扁,卻在此時突然打破慣例,提前宣布將於九月出訪帛琉,展現出他絕不下台的堅定意志。就在台灣的政治人物們忙著為保扁或者打扁廝殺時,泛藍的“共主”馬英九卻再次向人們展現他的“政治小學生”的特質:馬英九正在忙著查國民黨的黨產。在這種時候來公布國民黨黨產問題?馬英九的政治智慧真讓人感到憂慮。

  文章表示,八月十二日,由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發動的“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總部”,正式在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宣示啟動。不少過去挺扁的學界、醫界、律師界、藝文界等代表人物,群聚二二八公園發表演說,並高舉倒豎的拇指與民眾高喊:“阿扁下台!”在面對前段泛藍的第一波倒扁運動時,陳水扁還可以將之提升為“藍綠對決”,以政治族群紛爭來轉移司法弊案的本質。而這次面對著以施明德為首的昔日綠營戰友的第二波倒扁,陳水扁與民進黨完全失去了在政治上應對的道德正當性。不過,以陳水扁絕不下台的政客本領,他還是可以再次將對付泛藍的對策,倒一下再用,反過來以“司法對政治”。幾乎同一時間,陳水扁則在凱達格蘭學校講話聲稱,目前的狀況“不是誰下台的問題”,“總統”做不好,“憲法”自有規定,就應遵守。言下之意,陳水扁是以司法制度層面的角度,來化解他所面對的倒扁政治聲浪。

  而台灣的另一個“政治精算師”李登輝十三日的記者會卻出乎外界預料,沒有出手打扁。李登輝以“平平靜靜”形容扁李關係。他說,自己已經卸任,最好不要影響現任“總統”的行為,應該互相尊重,維持禮貌,不要批評。不過,在談到是否願與陳水扁見面?李登輝表示,現在情勢複雜,見面對彼此都不好,暫時不需要見面。李登輝的記者座談會實際上有四大信息透露:一是暫時不打扁;二是猛批“蘇修路線”;三是暗教呂秀蓮怎麼“備位元首”;四是提出“台灣主體”的概念來代替“本土政權’的概念。

  文章分析,在全台籠罩倒扁風暴之時,李登輝與媒體對話時謹慎迴避倒扁與“倒閣”等敏感議題,他不隨倒扁之風起舞,為進退保持寬敞的迴旋空間,不愧為台灣第一的“政治精算師”。在八月十二日的“台聯黨”黨慶上,李登輝重砲抨擊民進黨的兩岸經貿政策錯誤,他批評“蘇修路線”是違反民意,促統路線,不能捍衛台灣的發展。他還把台灣民眾的薪資、個人生產毛額及民眾所得都已被韓國迎頭趕上,全都歸咎於當前政府錯誤的兩岸經貿關係。他更暗批由“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主持台灣經濟事務,是把台灣的經貿發展讓一個“沒有到過市場買菜的人”主持,只會更惡化。不過,李登輝卻不肯對呂秀蓮有所評論,反而大談自己當副手時經驗。李登輝表示,當年有人說他在蔣經國面前,椅子總是坐一半是“假仙”,其實這是禮貌。他還嗆了一句:“‘副總統’在‘總統’面前態度應該要客氣一點。”台灣政壇流傳一張老照片,顯示李登輝在副手任內,與蔣經國見面時,椅子只坐三分之一,極其恭謹謙遜的模樣。其實,明眼人可以看出,這是李登輝在暗中指點呂秀蓮應如何做好“備位元首”的本份,為接掌正位做準備。

  這次與媒體的座談,最重要的信息是李登輝提出了“台灣主體”的概念。表面上他說,由於對於台灣歷史經常反省與思考,近來更憂心本土和外來政權嚴重對立,本土政權很容易出現排他性,尤其“本”土是泛稱,定義更不清楚,製造“本土”和“非本土”對立。相較之下,“台灣主體”更容易表達認同台灣的主體,這是一種人文和人本關懷。李登輝憂心本土與非本土的對抗,反而衍生成省籍、族群和社會衝突,才會提出“台灣主體政權”一詞,希望重新化解藍綠和族群對立,尋找台灣共同願景。而在政治現實層面上,李登輝提出這個“台灣主體”的政治概念,就是為了將來以李登輝為首的深綠“獨派”,以呂秀蓮為首的民進黨中的非主流派,以及以王金平為首的國民黨本土派三派的政治聯合,以重組台灣的藍綠政治版圖預做輿論準備。

  文章表示,與施明德,陳水扁李登輝等政治人物頻頻活動,展開生死攻防戰的同時,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十四日卻表示,為避免民進黨惡意將倒扁運動曲解為藍綠對決或族群對立,減損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倒扁運動的正當性,國民黨不宜以黨的名義介入,但黨中央鼓勵黨員以個人名義踴躍參加。

  同時,馬英九正在忙著在二十三日,向中常會報告黨產處理情況。在國民黨向中常會報告黨產問題的報告中,將詳列兩蔣時代到李登輝、連戰、馬英九等歷任黨主席的黨產收支損益,包括重大“不當投資”案也都會列入。國民黨的黨產在李登輝時期達到巔峰,約為一千五百億元,但光是負債也逼近八百億元。兩千年李登輝移交給連戰的資產只剩約兩百多億元,連戰任內因股票漲略有小賺,移交約三百億元給馬英九,但馬迅速償還龐大負債與黨工資遣費,國民黨淨值立刻“大幅縮水”,目前只剩下五十億淨資產。據了解,十餘件“不當投資”幾乎都集中在前主席李登輝任內,總計虧損約數百億元,引發媒體解讀馬要與李“切割”。

  毋庸置疑,李登輝時期把國民黨的黨產敗掉至少五百億。不過,在全民都集中注意力在倒扁和“國務機要費”等弊案上之時,馬英九卻自動把國民黨的黨產問題再次搬到大眾的眼皮之下曝光,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這是否為合宜的明智之舉?

  文章批評,這個時候不但不去做集中打扁的事情,卻是要做打李登輝、連戰甚至馬英九的事情,馬英九的思考邏輯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根據台北市政府的資料,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以及台大教授黃光國等人為首的“民主行動聯盟”,已向台北市政府取得府前場地的使用權,從八月二十三日一直到九月十四日,似有長期抗爭的打算。對於八月底到九月中,“總統府”門前可能出現民眾長期靜坐,甚至激烈抗爭,以要求陳水扁下台的場景。屆時,不知馬英九市長會如何應對?會否重蹈二○○四年在“總統府”門前,馬市長派警察強行驅趕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泛藍支持者的一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