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沒有意外,郝龍斌以一枝獨秀的高民調打敗對手丁守中,取得國民黨的代表權,正式揮軍台北市長選戰。在民進黨仍為選手資格爭議不休時,郝龍斌藍綠通吃的特質,幾乎已經為國民黨年底的勝選開立了保證書。
中國時報報道,然而,郝龍斌雖在一般選民之間人氣頗高,但昨天開出的黨員票數字,卻忠實反映出他缺少國民黨奧援的窘境和隱憂。在通過黨內初選的記者會上,除了聲援的民眾,站在郝龍斌身旁的民代屈指可數,黨主席馬英九跑去划龍舟,沒有出面為自己的接棒者打氣;黨內初選的勝利,似乎只屬於郝龍斌個人。
新黨的政治理念在統獨光譜中一向偏右,但當過兩屆新黨立委,曾任新黨全委會召集人的郝龍斌,卻是少數能和民進黨同僚水乳交融的“異數”。
郝龍斌說過,他是個務實的人,在發現爭執統獨無解之後,他很快就決定另尋出路,開始在專業領域上和昔日眼中的“敵軍”合作,意外開拓出意識型態之外的空間。
他點頭入主環保署,也是認為環保工作“只看專業、不問顏色”,但最後讓他離開環保署的,還是坪林交流道開放、公投凌駕環評的政治爭議;當時他曾感嘆,“只有藍綠、沒有是非”的政治令人灰心。正因為體認到難以在藍綠對峙的氣氛中維持“中間路線”,郝龍斌拒絕重返立法院,因為他“不想被迫站在政治的對立面”。
但他恐怕從來沒有想到,自認中道的態度,有朝一日竟會遭致同黨同志對他“忠誠度”的質疑。持平而論,郝龍斌入閣是否打擊了當時成軍不久的國親新政黨聯盟,見仁見智,但要把陳水扁罷免案的失利歸咎於郝龍斌入閣,時空上就未免牽強;罷免案二○○○年底遞送立法院議事處,當時陳明文、超盟先後撤簽,而國民黨因內部意見紛陳,也強調只是“掛個號”,到隔年三月郝龍斌入閣時,罷免之議早已不了了之。
拿到國民黨代表權的郝龍斌,和台北市長寶座的距離的確已非常接近,但初選造成的磨擦和齟齬,都可能成為郝龍斌市長之路的荊棘。選舉或許可以孤軍奮鬥,市政卻必然要集合眾人之力;在建立自我品牌之後,郝龍斌恐怕仍得思考:除了“郝龍斌”三個字,還應該多些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