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進入實施階段 六省不能各自爲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1 07:08:31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中部崛起開始實質性推進了,下一步要制定具體政策了。”河南省鄭州市政府調研室主任海福軍談起中部崛起問題時异常興奮。他認爲,3月27日,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會議,標誌著中部崛起戰略終於將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中國經濟週刊發表文章稱, “中部崛起”戰略在兩年前就已確立,但這兩年間,該戰略基本上還停留在政府報告和理論層面的研究上,幷沒有提出具體政策和措施。 中部六省,地處內陸腹地,總人口3.61億,佔全國的28.1%;農村人口高達2.44億,佔全國農村人口的31.2%。與東部、東北和西部不同,中部幷不是一個功能相對一體化的經濟區域,而是地理位置等形態因素相對一致的大區域。據了解,這兩年來,針對中部六省的特殊性,政府一直在積極組織和安排各種形式的調查和研究,包括政策調研。

  現在,政策研究已近收官,下一步可能將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中部崛起”具體實施方案的規劃思路:
 
  “下一步國務院要出台關於振興中部老工業基地具體政策措施,核心是比照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制定的政策。”他說,從2004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早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中部崛起,已經有兩年時間,這期間,國家祗在報告和理論層面上提出中部崛起概念,幷沒有出台具體政策和措施。

  據悉,這次會議是課題研究的總結會。得出的研究報告經發改委審批後,國務院要有針對性的出台相應的政策。也就是說,研究報告是國務院制定政策的前提。

  據了解,研究報告得到了有關領導批示,中部崛起的具體政策措施可能將由國家發改委地區司與相關各方商討後制定。目前基本確定的一項政策建議是:將振興東北的相關政策適當延伸到中部地區部分老工業基地城市,但要明確適用範圍、政策內容和方法步驟等。

  “很明顯,在現在這個課題的基礎上,中部崛起下一步要具體制定政策了。”海福軍主任對記者判斷說。

  據了解,目前國務院東北辦已經要求,選擇中部六省若干個城市進行測算,而測算內容主要是關於財政政策(包括增值稅、所得稅、豁免的歷史欠稅等)、社會保障政策(中央、地方包括企業需要的經濟補償金)、企業改制政策(企業半社會、企業半大集體)、金融政策(包括過去老工業基地的欠息、不良資産)等。國務院東北辦將對測算之後的數字進行研究,作爲制定具體政策措施的依據參考。

  “中部崛起”政策制定的選擇方案:

  中部政策可以是三方面政策的匯集——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支持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和國家發展新農村的政策一起應用於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牽涉到六個重要省份: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山西。這六省在東西南北的區域發展中形成了舉足輕重的中部區域經濟體系,是中國的糧倉和現代工業的搖籃。

  然而,近幾年來,面對東部繁榮、西部開發和東北振興,中部的“三農”問題却越來越嚴重,産業結構調整越來越困難,資源被拉空現象越來越突出,中部經濟整體發展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趨緩勢頭。

  2001年至2003年,中部六省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分別低於東、西部1.8和0.4個百分點;與東部十省市地區生産總值之比由1990年的1∶2.1擴大到2003年的1∶2.8,人均生産總值的差距相應由1∶1.7擴大到1∶2.3。

  近年來,中部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增長2.73%,祗相當于全國農民收入增長幅度的2/3,中部地區農民收入水平要比東部落後4年—6年。如果考慮價格對收入的影響,差距還會更大。因此,加快中部地區經濟發展,成爲全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中部崛起戰略的提出無疑是及時和對路的。

  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中央都出台了資金、項目等扶持政策。而對中部地區,國家將會出台什麽樣的政策支持?

  “中部政策可以是三方面政策的匯集。”北京大學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楊開忠教授介紹說,一是國務院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應該移植到中部地區的老工業基地上來,這一方面的工作已經在進行中;二是國家對西部的一些政策也可以應用於中部;三是把國家發展新農村的政策應用於中部。

  “因爲中部地區是我們國家三農問題相對來說比較集中的地區,應該成爲我國三農或者新農村建設的制高地。”楊開忠說。

  “應該把東北老工業地區的政策延伸到中部地區,但也不能照搬,因爲中部地區情况特殊,哪些政策適應中部,哪些不適應,需要認真研究。同時應該研究一些具有中部特色的政策措施,比如中部作爲國家的糧食主産區,爲國家的糧食安全作出很大的貢獻,同時也作出了很大的犧牲,國家應該有所補償。”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佈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魏後凱表示,在沿用東北和西部政策的同時,還應根據中部地區的情况,採取一些新的政策。

  “中部崛起”六省不能各自爲戰:

  既需要中央級的協調機構,也需要自身的協調機構;如由國務院成立專門的區域管理委員會,或在國家發改委設立一個協調機構,還有省長協調機制等。

  事實上,中部六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質競爭和自謀發展之嫌。比如,六省在具體的産業規劃上有一些相同之處:鄭州、武漢、長沙、合肥甚至蕪湖都把汽車産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産業,低水平的重複建設難以避免;同時,六省也都在忙著打造自己的經濟核心,甚至還私下已經“心屬”不同經濟圈。

  基於這種狀况,不少人都擔心中部六省各自爲戰形不成合力,而“中央要有一個牽頭的部門統籌”的聲音也不絕于耳。

  其實,早在3月7日,今年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參加山西代表團審議時說,中央已經討論了《關於進一步加快中部地區崛起的决定》。據悉,這個文件的針對性和具體性很强,中央已討論研究在國家發改委成立相應的協調機構。

  “應該在國務院成立一個級別比較高的區域管理委員會。這個區域管理委員會可以由國務院總理擔任委員會主任。把現在的西部辦、東北辦、中部辦、東部辦等四大板塊都納入管理委員會,成立東北局、西部局、東部局、中部局。由區域管理委員會協調幷統一區域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區域規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張可雲教授建言。

  “現在國務院已經成立了東北辦、西部辦等,其實這些都可以歸幷成立一個國務院區域協調發展局,這個機構相當于副部級,可以挂在國家發改委,也可以直屬國務院副總理直接領導。因爲中國很大,除了東北辦、西部辦等,還有京津冀、長三角等,區域協調發展很重要,成立這個部門應該成爲未來的方向。”楊開忠教授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如果成立這樣一個機構相應地會牽涉到國務院發改委地區司的調整,但從長遠和國家加强統籌協調的角度,未來國務院成立區域發展局應該是一個方向。

  除了中央的協調以外,中部地區自身該如何協調發展也是關係中部崛起的重要環節。

  “自身的協調在國外有現成的做法。首先要成立一個省長協調機制,大家在涉及到跨區域方面的决策上相互協商解决,但最終各省還是要成立一個機構,我的設想是成立管理局,設在區域管理委員會下面。”張可雲教授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在發展産業方面,各個地方應該有所側重,不能你搞一攤,我搞一攤,在同一個水平上競爭是沒有出路的。

  “比如汽車生産大家都可以搞”,張可雲說,“但是應該拉開檔次,有分工。比如,你搞發動機,我搞材料,他搞組裝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合力,也能提昇一個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中部崛起”誰做領頭羊?

  鄭州與武漢的“龍頭之爭”曾鬧得沸沸揚揚;不過現在,相對於鄭州而言,武漢開始有些低調。

  近年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無疑成了經濟繁榮的代名詞。東部經濟的高速發展,重要引擎就是城市群,而上海、香港、廣州、深圳、北京、天津成了各區域城市群的“領頭羊”。中部則缺少這樣的“領頭羊”,中部也迫切需要一個“增長極”來帶動整個區域的發展。

  “鄭州擔當‘中部崛起’的龍頭比較合適。”鄭州市政府調研室主任海福軍毫不諱言地告訴《中國經濟週刊》,鄭州是全國重要的樞紐城市。其交通、通信發達,是國家重要的鐵路、公路、航空、通信、郵政樞紐,貫通全國東西、南北的鐵路、航空、高速公路、電力、電信主幹綫在此交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工程在此經過。“我們正努力把鄭州打造成中部龍頭城市。”

  “我們現在不提武漢是不是龍頭的問題。市長要求我們祗埋頭幹事。當不當龍頭不是說出來的,是干出來的。”相對於鄭州市政府的高調,武漢市政府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官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關於鄭州與武漢的“龍頭之爭”曾鬧得沸沸揚揚。針對此問題,楊開忠教授認爲,中部不是一個功能一體化的區,不能祗有一個龍頭,也不可能統一在一個中心的麾下。

  “中部應該有兩個龍頭:一是沿長江一帶以武漢爲中心的大武漢地區包括長沙等地方的長江中游地區城市帶;二是以鄭州爲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楊開忠說。

  有人說,中部是中國的“腰”。腰杆子必須挺直。正所謂“中原定,天下安”。在東部開放、西部和東北大開發的三重“壓力”下,中部六省已經不再“東張西望”,隨著振興中部地區老工業基地政策日漸明晰,“中部崛起”已不再是紙上談兵,開始起航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