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私有化拯救了老大帝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31 07:57:52  


  英國的國有企業主要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80%集中在投資大、回收慢的基礎建設部門。英國是西方國家中國有企業最多的國家。國家不但壟斷了全部的電力、煤炭、鐵路、郵政、電信,而且在石油和汽車以及宇航甚至電子等科技部門也佔有相當的比重。

  作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給人的總體印象就是沉穩有余,活力不足,二戰之後背上了“老大帝國”的包袱,創新精神更是不如以前。1970年-1979年,英國經濟的平均增長僅2.2%,而通貨膨脹率年均却高達12.5%,英國經濟的增長乏力和滯脹,被世界經濟界稱爲“英國病”現象,英磅的購買力30年中下降了85%。經濟瀕臨破産,英國不得已走上私有化之路。

  1979年5月,被人稱爲“鐵娘子”的撒切爾夫人帶領的保守黨擊敗工黨上台執政。爲了扭轉“滯脹”局面,撒切爾夫人摒弃了多年來英國政府奉行的凱恩斯主義,放弃了擴大政府開支和刺激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的努力,和同期上台的美國總統里根不約而同地轉向以貨幣主義和供應學派爲指導的新經濟政策。一方面在財政戰略上堅持以貨幣主義爲主的緊縮政策;一方面放鬆政府管制,鼓勵市場競爭;一方面改善投資環境,積極引進外資;一方面有計劃有步驟的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

  英國出售國有股遵循的是先易後難的秩序,優先轉讓减持的是盈利的國有企業。1979年-1988年,首先被推向市場的是那些盈利的、有戰略意義的國有企業,比如英國石油公司、英國宇航公司和英國電信公司。對於虧損的企業,通過裁减人員改善其財政狀况,提高競爭力直至能够盈利時再出讓國有股。而在1989年以後,英國才開始出售帶有自然壟斷性質的企業,比如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和英國鐵路公司等。

  英國在國有企業私有化的過程中,政府通過各種措施鼓勵普通居民尤其是本企業職工購買股票,比如簡化股票的購買手續,允許分期付款;對於本企業的雇員,以優惠價格出售,幷用無償贈送少量股票等辦法吸引廣大國民參與,從而既增加購買國有股的資金來源,又保證國有股减持的公平性。而英國公衆對國有股的態度也有一個由觀望到爭購的過程,1984年以前普遍冷淡,1984年英國電信公司上市時却出現了搶購,英國電信的25萬雇員中有96%的人購買了本公司的股票。1986年,英國煤氣公司在私有化中,股票認購超過發行量的4倍,爲滿足國內普通大衆的要求,金融機構和境外投資者的認購數量被削减。

  尤其值得一提的,英國私有化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全民炒股”的過程,普及資本市場知識的過程,强化大衆投資意識的過程。據統計,私有化中,持有股票的人從1979年的7%上昇到1991年的25%,小股東數量從300萬猛增至1100萬人。由於股票價格定價較低,絕大多數公衆因股票猛漲而獲利,從而成爲市場化改革的堅强支持者。理論上的國企國民産權論落到了實處。

  英國在國有股出售之前,會在主管不同産業的政府部門外成立獨立于政府的私有化立法和政策制定委員會,負責相關法規和政策的制定。然後由政府任命管理、金融、法律、財務、證券等方面的專家對準備出售的國有企業的資産和運行狀况進行評估,决定股票出售的價格、數量、地點等具體事宜,力爭賣個好價錢。爲了防止國有資産流失,議會要求國家審計署對私有化之前和之後都要審計,爲此專門設立了國有資産私有化績效審計司。

  國有企業改制後,對於和國計民生相關的壟斷部門,英國均設立了管理機構,比如英國電信管理局、煤氣供應管理局、電力管理局、水力服務管理局。這些機構不是行政機構,也不受行政約束,主要責任是制定最高限價,規定行業價格上漲不得高於通脹。限制壟斷行業的權力濫用,維護公衆的利益。對於上市公司的監管,一方面是控股,一方面是設立金股,金股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權,貫徹國家意志。

  撒切爾夫人執政17年,英國經濟一改頽勢,重新振作。在這期間的私有化涉及約50個行業,2/3的國有企業,堪稱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私有化最成功的典範。當然,私有化在自由競爭帶來活力的同時,對於英國傳統的社會公平與社會福利也帶來了一定的傷害,英國政府在教育政策和醫療政策等方面接連出現偏差,很有點目前我們遇到的房改、教改和醫改現象。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以後,布萊爾領導的工黨上台執政,在繼續倡導市場自由競爭的同時,又推行了以知識爲基礎,鼓勵研究開發與全球化的經濟政策,進行了一系列被稱爲“英國模式”的社會改良,將美國式資本主義的人本論與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平等與保障論相結合,又一次成功地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轉型。與撒切爾夫人成功的私有化相比,布萊爾的社會改良“英國模式”對我們一樣具有借鑒意義。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水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