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教育界應該不拘一格培養創意人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7 10:06:39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以名冠小行星而聲名大噪的應屆會考生陳易希,在中學會考放榜前獲科技大學破格取錄。陳易希憑著科學發明的才華,成為本港首位無須通過考試而直升大學的中五畢業生,對全港中學生會產生積極的鼓舞作用。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認為,本港大學應該借鑒海內外大學的做法,突破目前只以成績作取錄學生標準的樊籬,將吸納有特殊才能的資優生免試入學作為一種正常的機制,以帶動家庭、中小學乃至全社會形成重視培養創新人才的氛圍。這對推動本港創意產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社評說,本港的教育制度一向以學業成績為重,所謂“求學不是求分數”只是停留在口號層面,“填鴨式”的應試教育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學生應付無日無之的功課和頻密的測驗已疲於奔命,哪還有心思和精力花在與考試成績無關的發明創造上。只有學業成績好,才能進入好的中學並升讀大學,因此,學校、家長也不自覺地墮入以成績的優劣來劃分學生,學業成績欠佳而愛好發明的創造者,便會被視為不務正業,前途暗淡。 
 
  目前,對青少年創意培育的推動,主要靠民間團體和個別教育機構自發進行。雖然香港青少年的創造發明成果屢屢在國內和國際的比賽中獲得佳績,但由於缺乏政府的鼓勵、扶持,尤其是在現有的升學渠道中,沒有一套直接吸納有創造才能學生的鼓勵機制,本港青少年創意培育發展緩慢,學校、家長配合的積極性也不高。 
 
  有特殊才能和天賦人才,往往從小就與眾不同,可能會有令人感到“古古怪怪”、難以理解的舉動。像電影《有你終生美麗》中男主角的原型──諾貝爾經濟學獎數學家約翰.福布斯•納什一樣,不善與人溝通、甚至患有精神分裂症卻具有驚人的數學能力。陳易希年紀輕輕就成了家中的修理大師,愛把家中電器“拆皮拆骨”,“徹底解剖”。

  如何愛護具有過人才能的學生,令他們能夠真正成材,有益於社會,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發掘、評估、培養系統和計劃。在這方面,美國有專門的“天才教育”計劃,英國有“超常人才教育”計劃,內地、台灣、新加坡也有類似的培養機制。
社評認為,香港大可借鏡外地的經驗,由政府推動學界設立專門的機制,從基礎做起,及早發現並培養資優學童,特別是在升讀大學方面不拘一格,吸納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 

  由於資優學生在性格上往往有些與眾不同,因此,對他們的培養更要注重因才施教、因勢利導,在注重培養其專長的同時,配合以智力、個人性格和人際交往能力的綜合培育。此外,傳媒對資優學生的報道、關注,切忌過分炒作,以免因家庭、社會的過高期望,增加資優人才成長的壓力,不利其健康成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