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藝術廣東開展 中國當代油畫百萬級井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3 00:04:34  


方力鈞《系列22號01》
張曉剛《血緣:同志第120號》
嶽敏君《轟轟》
  2001年一部臺灣連續劇“流星花園”讓人記住了4個火速竄紅的男孩——F4。從2005年起,中國4位當代藝術家王廣義、張曉剛、方力鈞、嶽敏君的作品因屢次在國內外拍賣市場上打破百萬紀錄,而被戲稱為當代藝術的“F4”:今年3月,在紐約蘇富比舉行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春季拍賣中,張曉剛的《血緣:同志第120號》一鳴驚人,拍出了809.7萬元的價格,一舉樹立了中國當代油畫市場前所未有的“地標”。在5月份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中,王廣義的《勞力士》(2003年作)更是以416.368萬元的價格刷新了個人作品價格的新紀錄。近年來,中國當代油畫價格的急速飆升、市場的迅速崛起,讓所有人對中國當代藝術實力刮目相看。

  日前,“東北當代藝術展(1985-2006)”在廣東美術館開展,作為東北當代藝術家的一面“旗幟”,王廣義的代表作《大批判》系列和《極地》系列再次成為展覽中的焦點。為什麼國內外大資本對當代藝術尤其是油畫青睞有加?F4的不菲身價,含有多少“水分”?中國當代藝術未來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大?
  
  ○“百萬級”畫家的“漫長”崛起

  “刷新、連續刷新”,中國當代油畫在過去12個月裏,以奇跡般的方式在國際拍賣市場持續“井噴”。在蘇富比、佳士得等國際性拍賣行的熱捧下,國內藝術市場被大幅度激活,在今年國內的各大春季拍賣會上,當代藝術行情可謂一枝獨秀,大大搶去了近現代繪畫等其它藝術板塊的風采。

  6月29日,法國巴黎,中國現當代藝術品拍賣會隆重舉行,共有96件中國藝術家創作的油畫、版畫、攝影和雕塑作品參加拍賣,最後成交53件作品。這是歐洲第一次舉行中國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也是歐洲迄今為止舉辦的最大規模的中國現當代藝術作品拍賣會。現場氣氛熱烈,王廣義的作品《夏奈爾5號》掀起了競拍高潮,競買者紛紛舉牌,最後被一位法國買家以13.53萬歐元的價格拍下,而原估價僅有4.5萬至5萬歐元。

  記者獲悉,蘇富比如今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今年香港秋拍的拍品,張曉剛的作品“血緣系列:大家庭”估價就高達880-1200萬港元。相比之下,齊白石的國畫作品《畢卓盜酒》,儘管被認為是大師人物畫中的精品,估價僅為80-120萬元之間。去年底以來,在以紐約和香港地區為代表的拍賣市場上,中國油畫無論是在成交額還是成交量上,都遠遠超過了中國書畫。
  
  ○王廣義傳奇:從鐵路工人到中國的“安迪·沃霍爾”

  2006年的國際藝術品市場,中國當代藝術註定要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王廣義的名字一再被提起。從2006年春季開始,王廣義作品的價格出現了急速上漲的趨勢。

  抽雪茄、住CBD最好的房子、擁有兩間寬敞明亮的畫室,作品一出即在國際市場上受到追捧,無論是在世俗的物質標準、還是不唯功利的藝術標準,王廣義都可以算是成功了。當自己的油畫創作在國際市場上,接二連三地衝破百萬大關的時候,身為F4領袖的王廣義,在記者面前擺明態度:拒絕談錢。拒絕是一種姿態,這或許與他漫長艱辛的過去不無關係。

  王廣義1957年出生於哈爾濱一個毫無藝術背景的家庭,小時候因為窗花剪得好被父母送去美術班。初中畢業後作為知青下鄉勞動3年。王廣義用“痛苦”形容這段經歷,“那個年代,人們以粗獷為美,像我這種多愁善感的性格便顯得格外地不合時宜,所以備受欺淩,凡是苦活髒活都推給我幹。”

  返鄉後,王廣義回哈爾濱當了一名鐵路工人。恢復高考後,王廣義連續3年都失利,處於精神崩潰的邊緣。但王廣義卻對那時的生活充滿留戀:“逃火車票、借宿辦公室、激動地整夜與人交談思想……激情洋溢。”終於第4年,趕上了浙江美術學院在全國招生10人。

  85美術新潮中,王廣義與舒群等人倡導、成立了“北方群體”。之後,王廣義加入珠海畫院,組織了一場試圖探討當代藝術的“珠海會議”,差點招致被開除的命運。整個80年代,王廣義帶著帶著妻女四處輾轉流離,沒有賣出過一幅畫。

  1989年的中國現代藝術展上,王廣義畫了三幅打有方格的毛澤東畫像,這組作品讓他在當時的藝術界大出風頭,也是他以後作品的轉折點和真正的起點。“可是,當時的生活只能用潦倒來形容。離開珠海畫院到北京,沒有工資,沒有單位,沒有任何保障,每年就靠幾個企業界的朋友花幾萬元買走我的兩三幅畫。”

  90年代初,王廣義的命運才開始被真正改變,他創作的《大批判—可口可樂》在意大利的《FLASHART 》封面發表,從那時候開始王廣義通過參加各種國際性展覽,逐漸的關注。直到2005年5月1日,王廣義在2002年創作的油畫《大批判———安迪·沃霍爾》以高出預估價一倍的價格108萬元人民幣成交。這個頭髮長長、快言快語的藝術家在將近50歲時以“百萬元畫家”、“中國的安迪·沃霍爾”形象,走入了更多人的視野。
  
  ○面向“百萬元”的出擊與堅守

  跳躍的高度依賴于助跑的長度,這幾乎是今日聲名赫赫的“F4”的共識。嶽敏君幾年前天天吃泡面的時候,不會想到會有一幅畫賣到幾百萬的今天。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同志》的成交價是98萬美元,創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最高紀錄,而當年他的出售價格卻僅為1萬美元。在這些幸運的當代藝術家經歷“天壤之別”的同時,中國當代藝術同樣在爆發來臨之前承受過壓抑和失落。

  就在兩年前,中國內地拍賣業巨頭嘉德春拍時,油畫成交額只有2000多萬元,當年的秋拍就增長了一倍;而2005年春拍又上升到7000多萬元,到秋拍時就上到了1.2億元。業界人士把當代油畫市場的異軍突起歸結為:中國國力的強盛、具有鑒賞力、購買力階層的崛起,油畫的藝術形式在東西方世界的易於溝通和接受,當代藝術作品良好的國際流通性,投資增漲穩定、回報率高……

  2006年,不僅是“F4——王廣義、張曉剛、方力鈞、嶽敏君”,徐冰、蔡國強等前衛藝術家的作品也有大幅度升值,甚至是一些不為人知的年輕藝術家、美院畢業生的畢業作品價格也被隨勢抬升。如今,張曉剛、方力鈞、劉小東的作品都是過去的20倍,這個增值過程就好像滾雪球一樣。

  2006年上半年,中國當代藝術的總成交額已經接近10億人民幣。中國當代藝術,特別是油畫正在成為拍賣業最快的增長點,搞當代藝術被人戲稱為“中國最暴利的行業”。然而,一些已經晉身百萬的畫家們卻希望能多少避開市場的干擾。他們大多拒絕對方制定繪畫主題的形式,張曉剛就說“我不為市場畫畫,我畫我自己的,然後再形成一個市場。”曾梵志也從不接受定畫,“一想到要畫預定的畫,整個心情就全壞了。”
  
  ○“泡沫”疑問與“千萬級”展望

  藝術品市場、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是公認的三大投機市場,也是最容易產生資產泡沫化的地方。藝術市場的暴漲、當代藝術的“井噴”,使得藝術市場化問題再度浮出水面。這讓人聯想到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藝術市場的泡沫,當時借助於日本經濟騰飛,藝術市場也隨之迅速成長壯大,藝術品價格更是一路飆升,頻出天價。但幾年內,這個泡沫就隨著藝術市場醜聞和經濟滑坡而突然破滅,導致日本藝術市場進入長達十幾年的冰河期。

  著名策劃人黃燎原就認為,泡沫化的最大危險就在於拍賣行使勁抬升價格,而藝術家忍受不住這種誘惑,紛紛要求漲價。但實際上,拍賣行的價格並不能代表一個正常市場的價格。一個好的藝術家的價格通常在10萬元左右,而現在一拍就到了幾十萬元,“這種價格很有可能在未來出現問題”。

  中國當代藝術的驟然發力,真的是建立在一堆浮誇與虛妄的泡沫之上的嗎?廣州嘉德油畫部經理黃娟認為,去年至今中國當代油畫風生水起的局面“泡沫肯定是有的”,但她堅持表示,嘉德只會嚴格按照程序完成拍賣,並不會參與其中。有意思的是,著名國際策展人、藝術經紀人程昕東卻認為,現在就談中國油畫的“泡沫”為時過早,他估算,中國當代藝術肯定還會乘著2008北京奧運會和2010上海世博會的“東風”再火上一把,“可能要到2012年之後,才會進入一個調整期,有些作品價格會有所回落,但真正有價值的作品肯定會保持堅挺,甚至進一步上揚。”

  同時,也有人指出,“中國符號”、“中國標簽”相類似的作品雖然取得了市場的成功,但是這實際上是對外國人藝術需求的一種“投其所好”,因而被國內學術界批判為“後殖民”主義邏輯下的妥協。國內還不斷有聲音提出,在當代藝術市場中,拍賣行情的排名與藝術史的真實排名已經極不相稱。黃娟和程昕東都認為,跟風的傾向在“F4”出名之後,已經在一些更為年輕的創作群體中出現,比如“大臉畫”、天安門等元素的普遍彌漫。有一點他們與黃燎原的見解類似:在健康、良性且成熟的環境中,美術作品的商業價值最終是與學術價值平行的。

  程昕東表示,現在就將王廣義30萬美金和波普藝術之父安迪·沃霍爾100萬歐元的“均價”比較是不恰當的。在不久的將來,在西方人把持話語權的當代藝術界,出現安迪那樣“千萬級別”的中國大師並非不可能。(來源:人民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