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美國車為什麼難以佔領中國市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11 17:02:41  


  中國汽車市場沒有文化,而在最缺乏的文化類型中,美國汽車文化又顯得格外突出。美國精神寄託下的行駛機器在中國市場上難以得到充分體現。 

  在美國三大汽車企業中,除克萊斯勒外,通用和福特都已經全面進駐了中國市場。但實際情況卻是:不論通用還是福特,都沒有在美國文化上大做文章,甚至還採取了強烈的回避和劃清界限的態度。這給即將進入的克萊斯勒和道奇出了一道難題,你的血統是否值得誇耀?你的文化能否帶來商業上的成功? 

  中國本土的具體情況是,上海通用的低端品牌雪佛蘭是主打年輕化和運動感,同時其身後不斷閃爍著亞洲身影;中端別克強調的是和本土文化的融合;高端凱迪拉克可以算是純正的美國車,但數量無法支撐起一個文化族群。而薩博更是一個純粹的歐洲品牌。 

  通用尚存美式基因,而福特則徹底地將與美國車決裂進行到底。長安福特從開始就強調其歐洲製造、德國工藝以及完美駕馭這些典型的歐洲詞組,而產品選取上更是徹底從福特歐洲公司選擇。 

  福特一位高層的話道出了真相:在中國消費者的心目中,美國車就意味著車體龐大,油耗驚人以及昂貴的價格。這是美國汽車公司對中國本土消費調查的結果。他們相信自己的調查體系,所以他們閉口不談自己的父親就是湯姆大叔。 

  美國人迷信自己的商業調查數據,但卻對自己的產品缺乏信心。這一方面說明美國汽車產品在產品設計以及理念中已經落伍,同樣也反映出這些百年汽車巨頭已經逐漸演變成缺乏變革勇氣和改變決心的龐大、但不強大的實體。 

  通用通過收購亞洲公司來實現全球產品平臺的整合、福特則嚴重依賴對每一款歐洲公司的產品給予各個不同市場的重新定位和詮釋。克萊斯勒在北美和歐洲剛剛緩過氣來,但還沒有發現能夠橫掃全球的戰略車,這就是美國汽車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現狀。 

  在能源危機的挾持下,世界市場再也不會需要個性張揚的汽車產品,因為個性就代表著高能耗和使用的極不經濟。只有不計較使用代價的時候,才能充分張揚個性,揮灑文化,這也就是性格的美國車以及美國品牌在全球甚至是美國本土市場不斷消失的原因。 

  一位在華的美國汽車公司老闆告訴記者,他最鍾情的是野馬這款裝配V8發動機,馬力超過300匹的轎車,但他知道,他的最愛基本是不會在中國市場上出現的。他把他在中國生產的中級車叫做野馬,但他明白,中國人不需要野馬,不是因為中國人不嚮往野馬的精神,而是中國消費者沒條件揮霍那麼多的汽油。(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