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志芳搭上真主黨 非聰明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0 13:11:31  


黃志芳(右)今年4月密訪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左),引起軒然大波。
  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對於台灣“外交部長”黃志芳與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納斯魯拉見面,島內藍綠政治人物例行性的反應,其實只是茶壺里的風暴,後續的國際後遺症,才是應該關心的。 

  《中國時報》刊登的一篇特稿認為,黃志芳4月之行不是偶然的,陳水扁5月出訪時,黎巴嫩是預定停留的一站,而且不是短暫加油,而是要到市區,感懷一年前風起雲湧的市民運動,逼迫敘利亞撤軍的“黎巴嫩之春”,黃志芳雖然現在強調絕對沒有與奈氏談及陳水扁出訪,但是黃志芳4月之行就是先行去打點訪問事宜。 

  要安排陳水扁與黎國高層拜會不大可能,但是安全工作必須要確保,在黎巴嫩內戰方休,內部治安情治系統還不健全的情況下,當然要與會惹麻煩的真主黨“打招呼”。真主黨是黎巴嫩的“國中之國”,從最近與以色列的戰鬥中,可以窺見其武裝部隊裝備與訓練之精良。 

  黃稱與納斯魯拉只有15分鐘短暫見面,但這一次性的“禮貌性的拜會”,需要中間介紹人、事前與事後的聯絡管道,多次的交涉運作,實際業務也許是中東地區的外交官負責,也可能是安全局派駐人員,對方也有固定窗口,這就是台灣與真主黨的“外交關係”。 

  若進一步探究,為什麼黎南危機爆發到現在,“外交部”僅在14日發布黎巴嫩旅遊警示,而對以色列與真主黨武裝衝突,沒表示一個字的立場;反觀之前朝鮮導彈危機,從“外交部”到“總統府”甚至陳水扁個人,都接二連三表示譴責。 

  事實上,台灣“外交部”的立場很尷尬,如果贊成美國與以色列的立場,怕得罪了真主黨,傷害才起步的關係,但是譴責以色列,美以兩國又得罪不起,所以只有維持沉默,形成全世界的特例。 

  早在黎巴嫩媒體報道黃志芳來訪後,美國與以色列就表達過關切,根據發言人呂慶隆表示,經過台灣解釋後,雙方“釋然”,但是後來台灣又沒有發表贊同美以的立場聲明,以國際政治的敏感,看在黎台雙方眼里,台灣立場是不可靠的。 

  之前為了派遣黃光勳駐以色列代表一事,美以兩國已經與民進黨政府搞得不大愉快,現在又加上真主黨的事,竟與美以聯盟相左,這樣搞“外交”,不是聰明的戰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