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日報:不思悔改互推責任,怎能得民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3 10:33:00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韓國《東亞日報》今天發表題為“不思悔改互推責任,執政黨怎能得民心?”的社論,指出開放的我們黨內部對5.31地方選舉慘敗的“診斷”和“處方”顯示出爭執不休的姿態。曾擔任開放的我們黨議長的文喜相議員說:“只要是國民的意思,即使命令我們解散黨,我們也必須服從。”提出了“黨解體論”。盧武鉉總統的貼身人士、最高委員金鬥官提出了“總統和執政黨的共同責任論”。還有一隅主張和前國務總理高建聯合,另外有人準備提出“總統退黨論”。 

  社論表示,但是,他們絲毫沒有表現出對“爲何被國民抛棄”進行深刻反省並想要對此負責任的姿態。這就像在遇難的船隻上,乘務員無視乘客的安全,爭論“何時、如何先跳下去”一樣。 

  開放的我們黨仍在國會中佔據142個席位,僅差9個席位就達到國會議席的一半,仍舊是巨大的執政黨。就在一個月以前,該政黨還和民主黨、民主勞動黨聯手,強行處理了房地産對策相關的法案。執政黨在地方選舉中慘敗以後,除了鄭東泳議長“引咎辭職”以外,並沒有發表任何對國民道歉聲明。連決定下屆領導體制的會議也推遲到7日舉行。 

  社論稱,只要是“有專業操守”的乘務員,在船隻陷入遇難危機的時刻,首先就會想到乘客。如果船長(總統)固執地堅持“按原來航道航行”,就應該伸出手臂加以阻止。昨天,院內代表團會議的結論也是如此。說是將討論對房地産和稅金等問題的改善,但只是強調說“將保持大的框架的基調”。 

  張口閉口聲稱“改革”,但是對國政的責任感卻連權威主義政權時期都不如。1969年三選改憲時和1987年6月民主抗爭時執政黨議員曾徹夜爭論把握民心和探索前進道路的問題。 

  社論指出,在不找出危機本質的情況下,執政黨人士只想互相推卸責任、尋找明哲保身之路的嘴臉將使國民更加失望和憤怒。民心不斷呼籲改編政界,然而執政黨的這種姿態,如何能得到民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