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何志平︰海絲之路是海洋可持續發展必由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7-08-22 00:16:10


何志平接受傳媒提問。(中評社 蘭忠偉攝)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記者 蘭忠偉)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21日舉辦傳媒茶敘,期間,何志平向與會傳媒介紹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早前訪港成果時提到,中國倡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夠兼顧保育和發展的需要,是海洋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Peter Thomson)日前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部可持續發展司(UN DESA DSD)與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CEFC)安排下訪港,介紹聯合國海洋大會的成果。有份促成是次訪問的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相信,聯大主席為香港以至亞洲國家帶來了強而有力的資訊——拯救海洋刻不容緩。

  目前社會上出現兩類不同的聲音,保育人士關注海洋生態,擔心人類活動會污染和破壤海洋生物的棲息地;另一種聲音則從海洋經濟的角度出發,認為海洋豐富的資源,能夠解決人類在食物、礦產、能源和運輸等方面的發展需求。何志平指,在保育和發展之間,需要一套全盤的思維,既要照顧到目前仍有數以億計人食物短缺、營養不良的事實,也要防範胡亂開發所導致的環境惡化和生態危機。

  何志平說,保育和發展並非必然的對立。海洋蘊含著大量的可再生能源,除了利用漲潮與退潮高低變化來發電的“潮汐能”、還可通過波浪、海流、鹽濃度差及海洋溫差等不同形式發電。此外,海床蘊藏了大量俗稱“可燃冰”的甲烷水合物,可望滿足人類千年的能源需求,而這種新型的潔淨能源,也有助減少碳排放。“假如以一種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善的思維善用海洋資源,保育和發展之間是可以取得平衡的。”

  聯合國大會主席湯姆森來自太平洋島國斐濟,對水位上升有一種切膚的危機感。不過,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議題上,不少島國卻要面對資源稀少,基建缺乏、網絡薄弱等問題。何志平認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說,透過海上絲路這個平台,沿海小國能夠取得充裕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進行海洋保育和災害防治,同時透過增進與區內國家的聯繫,合作發展藍色經濟,建立一個互利共贏的藍色命運共同體,這與“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相一致。

  曾應邀於今年六月赴聯合國海洋大會發言的何志平表示,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倡議有很大的興趣,他所接觸的不少外交官以至國際組織代表,都非常渴望瞭解更多有關倡議的計劃,探討日後的合作空間。他不無感慨地指,香港人雖然近水樓台,但普遍對有關倡議認識不深,甚至存在各種誤解。因此,他希望特區政府能夠調撥更多資源,引導市民,把握機遇,協調政府部門與民間機構,並與國家相關部委和海外對口單位進行密切的溝通,以充分發揮香港在建設海上絲路當中的獨特角色。

  據悉,為了推廣海洋可持續發展,湯姆森在聯合國經濟及社會事務部可持續發展司(UN DESA DSD)與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CEFC)的安排下,於8月15至16日訪問香港兩天,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21日舉行傳媒茶敘,介紹聯大主席訪港,關注香港海洋保育的各項參觀考察活動。何志平秘書長與與會媒體交流多年來CEFC在可持續發展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心得和取得的成果。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是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特別諮詢非政府組織,成立以來一直關注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由基金會資助、聯合國與基金會共同發起的“UN-CEFC能源可持續發展資助大獎”,已經兩年度頒出各一百萬美元大獎資助能源可持續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