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梁曉聲:消除鬱悶是國人最大的幸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2 00:42:19  


梁曉聲委員通過自己的新書提交了一份特別的“提案”——消除國人的鬱悶情緒也是最大的幸福。(中評社記者 梁棟攝)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梁棟)著名作家、民盟黨委同時也是政協委員的梁曉聲,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攜自己的新書《鬱悶的中國人》來到媒體面前。他在書中直言,在中國GDP飛速增長的今天,消除國人的“鬱悶”才是最大的幸福。梁曉聲表示,“廣袤鬱悶的宣洩,正是順應民意、民生、民情的頂層設計”,而這也成了兩會期間最特別的一份“提案”。

  作為政協委員,梁曉聲今年提交了三個提案:“一個是關於貧富差距,要求國企高管高納稅;第二個是腐敗問題;第三個是簡政,這些做起來都很難。”而在他的新書中,他也提交了一份特別的“提案”——“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人的心情幾乎可以用‘鬱悶’二字來概括。人們鬱悶於時代,可又不得不適應五花八門的時代規則。被兩種力量(自我、社會)拉扯長大的中國人,像極了一張單薄的紙。心靈之扁平呈現於臉,而滿臉寫的只不過一種表情——失我之鬱悶。”而國民的“鬱悶”情緒與網絡宣洩正是催生“頂層政治設計”的歷史契機。

  梁曉聲在採訪中也說到,政協委員身份給了自己“政治評論員”的身份,“建言”的自覺貫穿於他新近的寫作和言論之中,而嚴謹的政治社會評論,與網絡時代(雖然作家積極肯定自媒體時代的進步)某種戾氣相比,自然對我們這個時代有益得多。

  梁曉聲說,談“鬱悶”並不是在發牢騷,而是他發現國人的種種“鬱悶情緒”對中國這個國家來說是一種困擾,但其中又蘊含了可貴的契機。

  他說:“近三十年來,中國之實際情況差不多是這樣——國民在鬱悶中成長著,國家在困擾中發展著。對於我們同胞國民性的變化,我不用‘成熟’一詞,而用‘成長’,意在說明,其變化之主要特征是正面的,但離成熟尚遠。而我們的國家,也分明在困擾中令人欣慰地發展著,但其發展頗為不順,國民所感受的林林總總的鬱悶,其實也正是國家的困擾。”

  梁曉聲認為,雖然普遍的國民幾乎經常被令人憤懣的鬱悶從四面八方所包圍,社會經常彌漫對各級政府的強烈譴責之聲,但總體上看,中國社會現狀基本上是安定的。潛在的深層的矛盾襯出這種安定顯然的表面性,但即使是表面的,肯定也為國家逐步解決深層矛盾爭取到了可能的甚至也可以說是寶貴的前提。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