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李劍閣: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已到發達國家水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9 22:57:15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全國政協委員、中金董事長李劍閣在全國政協會議分組討論時表示,要高度警惕住房體制改革走回頭路的這種導向。

  財新網報道,繼北京、昆明傳出保障房月租金77元、25元的消息後,近日媒體報道黑龍江保障房房租年租金低達144元,也就是說月租金僅12元,這意味著政府要提供大量補貼。針對這種現象,李劍閣強調:“要回到1998年以前政府財政大量補貼的住房福利模式是肯定走不下去的。” 

  在改革開放初期,住房短缺比解放初期更為惡化。有關報告顯示,在大部分城市,1978年的人均住宅面積只有4平方米左右,比1949年的人均面積還低1平方米多。如1978年改革起步時,上海人均住宅面積只有6平方米左右。1998年開始實行住房體制改革,當年人均住房達9.3平方米。經過十幾年房改,截至2009年底,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約30平方米,農村人居住房面積33.6平方米。住房質量、住房成套率、配套設施與環境大為改觀。

  同時,中國房地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發展帶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也產生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集中反映在房價過高,並且上漲過快。為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進一步強化各項調控措施的執行,遏制房價過快上漲,中央政府正在強調更大規模地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但已有不少專家指出,這一制度缺乏系統統籌規劃,是否未來會蘊含更大的財政風險值得關注。

  “目前人均住房已達33.6平方米這一指標,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說明我們走了十多年的住房市場化改革方向是正確的,但要不斷完善這一體制。”李劍閣指出,“當前有一種聲音,保障講的多,政府包下來講的多,個人應承擔的責任少,這種住房‘由政府包下來的’聲音越來越抬頭,走不了幾家就會走不下去的。” 

  目前黑龍江大規模保障性住房建設已啟動兩年,已經有70多萬套住房投入使用,30平米的住房,年租金僅144元。2010年黑龍江保障性住房建設數量占全國總量的10%還要多,位居全國第一。黑龍江保障性住房開發模式是,一方面由政府自主開發,零利潤銷售;另一方面要求新增商品住宅建設面積的5%配建廉租房。2010年,黑龍江投入43億元建設保障性住房,政府還拿出全部建設資金的六分之一用於房租補貼。

  北京市也正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北京政府表示力爭5年內實現保障性住房占整個住房供應60%的目標。而北京朝陽區推出首批交付使用的廉租房,每月租金77元也引來爭議。這77元只是廉租房住戶個人承擔的少部分租金,由政府承擔了廉租房95%的租房費用,個人只承擔5%。

  他強調說,香港的公租房體系是自我循環的商業化模式,而美國曾經企圖用政府力量解決住房問題,美國的兩大住房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下稱“兩房”)就承擔了這一責任,但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正在逐步關閉“兩房”,美國亦提出房地產市場將來還是要依靠市場解決。

  “當然要提高保障房的供應,但要依靠市場化的方式解決。”李劍閣強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