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中央政府穩定物價信心何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3 10:08:22  


  中評社北京3月3日電/人民日報文章指出,面對百姓的通脹預期和焦慮,中央政府一次次向人們傳達決心和信心。

  在兩會召開前夕,溫家寶總理與網友在線交流的一番話,彰顯政府穩定物價的決心和信心:“我知道物價對一個國家的影響,也深知它的極端重要性。但是請大家相信,一個每天關注物價、每天了解行情的人,是不會允許物價上漲而得不到遏制的。”

  此後,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向社會各界代表作形勢報告時也再次表示,政府“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始於去年中的這輪物價上漲,勢頭較猛,成因複雜。各方面分析認為,流動性過剩是其根本原因。除了流動性泛濫外,物價上漲的壓力還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成本上升的壓力。二是輸入型通脹的壓力。

  穩定物價,我們信心何來?

  2011年,環境依舊複雜,挑戰仍然嚴峻,但穩定物價總水平,我們還有許多有利條件。

  信心首先來自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及時調整。物價事關群眾生活,事關社會和諧和大局穩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提出,把穩定價格總水平作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針對經濟形勢的新情況、新問題,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去年11月提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這是2008年11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提出貨幣政策“適度寬鬆”之後,首次回歸“穩健”。中央政府及時調整貨幣政策,正是為了化解流動性的壓力,為價格運行提供更好的宏觀環境。國務院發出的《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則一舉推出了發展生產、保障供應,完善法制、加強監管,增加補貼、安定民生等16條措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及時調整和推出,既體現了中央政府對事關民生的物價工作的高度重視,也表現出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政府宏觀調控的能力不斷增強,調控的手段日趨完善。

  信心還來自於各地區、各部門正在積極行動,貫徹落實《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各級價格管理部門加強市場秩序監管,嚴肅查處價格欺詐行為、炒作囤積行為。為了應對流動性過剩,央行從2010年以來,先後8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3次上調利率。近期頻繁的貨幣政策操作,目的是給泛濫的流動性釜底抽薪,改善價格運行的大環境。各地政府“控物價,穩民生”的系列行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各種保生產、保供給、保生活的短期應急措施陸續推出,相關的長效機制在積極醞釀建立。

  信心更來自於我們有充足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手段防止通貨膨脹。據國家統計局的分析,當前CPI漲幅中70%以上是食品價格上漲所引起,因此,穩定糧食生產、確保農產品的基本供給,是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的重要基礎。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最近分析,今年不會出現惡性通脹,原因之一是中國過去7年連續獲得糧食豐收,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庫存量大。“按照國際標準,糧食儲備量庫存充裕是指一個國家庫存量應該等於一個國家一年消費量16%。這是一個安全警戒線,而我國超過30%。現在我們不僅是糧食,植物油、豬肉、棉花、糖也有庫存,主要農產品和糧食庫存充裕。工業品總體供給情況良好,供給能力充裕,而且絕大多數工業品供大於求,這種格局今年不會發生變化。這兩個條件為穩定今年物價奠定了基礎。”

  “應該把真實情況告訴老百姓,這次物價上漲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在國際上帶有普遍性。”這是溫家寶總理與網友交流時說過的話。的確,當今世界被通貨膨脹困擾的,不僅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2010年印度、越南、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分別上漲12.1%、9.2%、6.9%和5.1%,都比中國高出很多。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表示:“為應對物價過快上漲,不少國家都採取了措施,相對其他國家來講,我國價格調控的效果比較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關專題: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