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論:中國應從金牌大國轉身為體育強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1-26 00:51:00  


  中評社北京11月26日電(評論員 余永勝)雖然廣州亞運會的賽事仍在緊張進行中,但中國在金牌排行榜上的超一流地位卻一直穩如泰山。目前,中國的金牌總數大致與其它國家的總和相當。這個成績無疑是中國健兒刻苦訓練、中國政府高投入的結果。不過,我們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有必要對長期以來的體育理念、體育政策及體育模式做深層次的反思。

  傳統上,我們一直強調體育“為國爭光”的宗旨。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如果賦予太多的政治內涵,那就不僅衝淡甚至去除了體育強身健體、增進友誼、追求“更快更美更好”的本來宗旨,而且也會產生其它問題。1962年,中國乒乓球隊第一次訪問日本並與之比賽,中國頭號女選手韓玉珍因為怕輸,竟然自殘並報假警。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運動員背上了太多的政治包袱。這樣的極端事件雖然少見,但中國運動員的壓力大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次亞運會上,中國羽毛球選手林丹以2比0輕取印尼名將陶菲克。然而,輸球的陶菲克神態輕鬆,說現在的自己不再關注輸贏。而林丹卻說,他很難像陶菲克那樣“享受比賽”。其中的原因在於,陶菲克出身俱樂部,因個人天賦而被招入國家隊;而林丹是典型的“國家體制”的產物,勝負對於他早已超出個人榮耀的範疇,擔負的壓力則是陶菲克無法相比的。亞運會女子63公斤級柔道選手郝艶說得很直白:“國家和隊裡培養我們不是讓我們吃白飯的,30歲前還不出成績就沒啥希望了。”

  實際上,賦予體育過多的政治內涵,不但改變了體育本色,而且也不利於培養大氣、自信的民族性格,甚至容易走向狹隘的民族主義。這次亞運會上,諸如“國乒女團3:0復仇新加坡衛冕”這樣的標題,明顯地暴露出上面的狹隘心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