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朝鮮日報報道,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最近可能感覺像在接受語言考試。因為在上任後首次訪華(11月15日至18日)前夕,需要思考“如何稱呼中國”、“如何定位美中關係”等令人頭疼的問題。這可能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以後歷任美國總統都會感到苦惱的問題。因為他們知道中國人對用詞和形式格外重視。
11日的《華盛頓郵報》援引《論語》中的句子報道說:“使用恰當的措辭,是從大約2500年前的孔子時代以來中國國家經營與哲學的基礎。”
尼克松訪華時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正式國名,也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之前還一直在公然使用“共產中國(Red China)”或比這更“嚴重”的名稱。里根也在就任總統以前對中國冷言冷語,但在以總統身份訪問中國後便開始使用“所謂的共產主義國家(so-called Communist country)”這一相對溫和的表述。
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國務卿的克裡斯托弗(Christopher)在 1996年訪問上海時,在一個歡迎條幅中看到“中美夥伴(Partnership)”的字樣後,覺得顯得過於親密。他要求中方把這一單詞改為“合作(cooperation)”,中方也接受了他的要求。
布什政府在成立之初將中國稱之為“戰略競爭者(strategic competitor)”。但中國認為這一叫法不太妥當,因此美國又改為“坦率的、建設性(candid, constructive)的美中關係”。
在奧巴馬政府剛成立的今年2月訪問中國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稱,將對中國追求建立“積極的合作(positive, cooperative)關係”。那麼奧巴馬會使用什麼樣的表述呢?這一點備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