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世界日報:兩岸文化交流機制亟待建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4 09:24:31  


賈慶林和吳伯雄出席論壇。(中評社 康子仁攝)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3日社論說,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7月11日如期在大陸長沙舉行,主題是“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這是兩岸論壇首次以“文化教育”為主題的討論,並聚焦於: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推進兩岸文化產業合作;拓展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等主要議題。

  對此,大陸政協主席賈慶林在會上提出五點意見,分別為:維護兩岸共同的中華文化傳承,加強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增強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推進兩岸文化產業合作,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加強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增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蓬勃活力;協商簽訂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協議,建立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機制。

  社論說,必要先指出的是賈慶林的五點意見概括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應具備的視野和胸懷。談到台灣和中華文化發展的辯證發展時,不吝於給予肯定和掌聲,“台灣同胞不斷吸收和借鑑外來文化元素,豐富了中華文化內涵;獨具特色的台灣文化,為中華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殿堂貢獻了一塊奪目的瑰寶。”對兩岸的不同發展也給予尊重,而有“由於近代以來兩岸歷史道路不同,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不同,兩岸同胞在政治思想觀念上存在某些差異”的提法。

  賈慶林的五點建議,以最後一點“建立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機制”最重要,也最具關鍵意義。就當前兩岸發展格局言,兩岸交流不可謂不盛,不論交流層次或交流的質與量,都已邁入新的高峰,構成兩岸新局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但出於兩岸的政治分歧和現實,兩岸文教交流非僅不存在任何可以運作的機制,而且還設有各式各樣的障礙。各項涉及文化教育的交流均停留在民間檔次,缺乏政策把關,其所呈現的水準也就參差不齊,甚至令人詬病。固然文化的活力永遠來自民間和草野,這是指創意的部分;至若各式各樣的文化教育活動無論如何都應具備明確和標準化的遊戲規則,以資一體適用。

  即以台灣島內爭執不休的大陸學歷認證問題而言,台灣方面就算願意給予認證,不論是承認台生的大陸學歷,或接納大陸學生入學,都有賴認證機制的有效運行才可能取得徵信的條件,也須有兩岸共同認定的標準,才不致發生是否對等的爭議。只有如此才可能實現教育資源相互開放、相互共享,為兩岸教育交流合作創造條件。

  社論說,再以最敏感的媒體和網路交流而言,就算可以取得若干領域的開放條件,但不論電子或平面媒體,兩岸迄今也無一套雙方認可的共同運作機制,至於網路通訊協議,除了技術面還有政治面的考量,要進入具體協商情勢,只會更嚴峻更複雜,而這些都需要兩岸當局拿出辦法來。

  再如賈慶林通過比較指出,台灣文化產業起步較早,在創意、研發、營銷、品牌經營、資本運作等方面具備優勢。但要如何結合大陸方面的優勢,諸如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文化資源和廣闊的市場等,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兩岸統合機制為文化創意產業服務。也須建立一個文化創意產業的市場規範和秩序,才可能吸引人才、開創品牌,有了兩岸通行的品牌,也才可能“共同打造一批具有中華民族特色、風格、氣派和原創性的知名文化品牌”。

  社論指出,誠如賈慶林所言,商簽兩岸文化教育交流通訊協定,建立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機制,是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向前發展的客觀需要。這既是兩岸不斷向前發展的客觀需要,就不宜停留在發表意見的階段,兩岸執政當局特別是台灣當局要有魄力突破綠營設定的障礙,讓兩岸論壇有關文化和教育交流的通訊協議和機制及時納入協商。若論兩岸長遠發展,不論其意義或重要性,其位階還在兩岸經貿合作之上。 


    相關專題: 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