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民進黨是否誤讀了北高選舉結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0 09:01:36  


  中評社香港1月10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新年以來,民進黨內部浮現一股肅殺的氣氛,改革派遭親綠媒體指為“十一寇”點名聲討,游錫堃更主動爆料有十五“立委”曾要脅退黨罷扁,“秋後算帳”意味頗濃。此一清算鬥爭態勢,不僅成功地壓制了黨內的不同聲音,也顯示民進黨正朝深綠的路線匯流。 

  社論說,跡象之一,是以新潮流系為主之改革派,日來已由自辯詞窮而逐漸噤聲;選前仍有發聲空間的改革論調,幾近沈寂。跡象之二,“四大天王”及其他有意角逐大位如葉菊蘭者,都開始調整姿態和論調,轉向基本教義派示好。跡象之三,民進黨“立委”、地方民代乃至基層支持者,也都爭走激進路線;消基會人員在高鐵遭地方議員率眾辱罵“叛徒”、“滾回去”等,正是這股極端氣氛的大噴濺。 

  民進黨執政近七載,政績乏善可陳,又歷經府邸等諸多弊案,此時理應痛下決心設法整頓轉型。未料,它不僅拒絕反省,卻選擇悖離中間路線和改革路線,走向極端。從政黨生存術看,深綠基本盤或許是民進黨投資報酬率最佳的明牌;但從台灣民主的發展看,一個刻意漠視半數人民認同、情感與需求的執政黨,豈不令人憂心? 

  社論指出,民進黨之所以集體向深綠倒退,可以從兩方面觀察。從現實層面看,年底的單一選區制“立委”選舉,在黨內將產生嚴重的排擠效應,“基本教義派”此時提前對“改革派”發動攻擊,即可及早清除對手。這雖純屬政治技術面因素,但它所塑造的社會恫嚇氣氛,仍不可低估。 

  再從認知層面看,這或許也緣於民進黨對於去年底北高選舉結果作了過度簡化的解讀,認為陳菊在高雄的勝選,及謝長廷開出了四成得票率,顯示本土訴求仍有票房,因此唯有著力經營深綠這塊,才有勝算。這樣的解讀,表面上言之成理,其實卻可能過度簡化了投票行為的複雜因素。民進黨若自以為擁有深綠群眾不移的支持,即以為毋需反省自己的窳政及腐敗行為,將會錯失了調整與改革的契機。 

  社論認為,民進黨可能過度簡化解讀北高選舉的結果,理由有三:第一,北高選舉只是區域選舉,這和“立委”及“總統”的全台性大選截然不同;任何有理想、有責任感的政黨,都不應輕言放棄中間路線。何況,陳菊僅以一千多票險勝,這應視為民眾給民進黨一個更新的機會;而謝長廷畢竟僅得票四成,卻被渲染成彷彿大勝,更是莫名所以。 

  第二,民進黨改革派要求黨內反省,對北高選舉的影響,不應完全被解讀為負數。事實或許相反,許多民眾因為看到民進黨還有肯反省的清流,而願意將票投給綠營;包括在最後時刻林義雄、林濁水、李文忠等人都出來站台,也許都是陳菊多了一千多票的關鍵。如果他們維持民進黨形象的努力完全不受肯定,反而被視為叛徒,這樣的民進黨豈不成了一言堂? 

  第三,民進黨不能以為深綠群眾對清廉毫無期待。在藍綠對峙的戰場上,深綠群眾會優先選擇本土政黨;但如果這個政黨墮落到不顧清廉和改革,當本土光環剝落殆盡,它將憑藉什麼吸引民眾擁戴?何況,靠著改革、清新訴求起家的民進黨,當年的創黨人物如今卻遭投機政客丟石頭逼著退黨,它自己將如何在黨史上記錄這段歷程? 

  從改革政黨起家,卻逐漸變質為一個不問是非、只問顏色的族群政黨,這不僅是民進黨的退化,也是台灣民主的退化。且看,正當所謂的“十一寇”遭到綠營公審之際,當今黨內最大聲的人物卻是王世堅、林國慶者流,這真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景象。為了幫陳水扁府邸弊案護航,民進黨已經換心又變臉,變到自己都快不認得了;現在一夥人全都擠進深綠的窄巷,能在那裡找到出路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