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軍逼近、伊朗佈陣 陰雲籠罩霍爾木茲海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7 15:57:37  


霍爾木茲海峽示意圖。(環球時報圖)
  “兩國是否進行軍事決戰很快就要有結果了,但雙方卻都極力表明自己沒有戰爭的意圖”——這句話出自伊朗《外交參考報》的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霍爾木茲海峽:伊朗與美國的爭奪》。

  近日,伊朗的類似報道還有很多。分析人士稱,伊朗感到了美國或明或暗的強大壓力。在明面上,美國派出兩個航母戰鬥群向波斯灣地區集結;在暗地裏,美軍潛艇頻繁接近霍爾木茲海峽,1月9日甚至發生了美軍核潛艇與日本巨型油輪在海峽內相撞的事故。

  由此可見,在國際能源通道和戰略水道中,霍爾木茲海峽所面臨的戰爭風險無疑是最高的。 

  美伊在海峽兩度較量 

  “霍爾木茲”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神”。霍爾木茲海峽位於西亞的阿曼半島和伊朗之間,是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唯一水道。由於南岸的阿曼半島向北呈三角狀突出,所以霍爾木茲海峽不是直的,而是呈彎曲的“人”字形走向,其全長約為150公里,最窄處不到50公里。再加上海峽內多島嶼、暗礁和淺灘,使得能走船、尤其是走大船的航道只有幾公里寬,平均深度只有27.5米。也就是說,這裏不適於海上重型軍事力量的展開,但卻是陸上火力封鎖和海底佈雷的好地方。如果將油輪擊沉在航道內,將堵住整個霍爾木茲海峽。

  從經濟角度看,霍爾木茲海峽是世界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平均每8至10分鐘就有一艘油輪通過這裏,每年有7.5億噸以上的石油通過海峽運往世界各地,占波斯灣地區石油運出量的80%﹑全球石油貿易量的40%。 

  由於地理位置重要,近30年來,美國與伊朗在海峽附近有過兩次軍事較量。一次是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之後,美國為解救被扣人質於1980年實施了“藍光行動”計劃。停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的美國“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的8架直升機載著120名突擊隊員起飛,長途奔襲德黑蘭。第二次是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為油輪護航的美軍導彈護衛艦被水雷炸傷。美國認定是伊朗人所為,遂派第五艦隊駛入阿曼灣,擊沉伊朗護衛艦兩艘、戰鬥機一架,甚至還擊落了一架伊朗民航客機。 

  伊朗重兵鎮海峽 

  隨著美伊軍事對峙即將在霍爾木茲海峽形成,伊朗國內的相關言論越來越多。有媒體稱,白宮上下和民主黨的無數言論都自相矛盾,專家認為這是一個不祥的信號。

  而德黑蘭媒體上,來自伊朗政府官員和軍官們關於伊朗軍事力量的言論和分析也不計其數。伊朗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對記者說,“伊朗將完全控制霍爾木茲海峽”,他希望美國不要犯錯,導致伊朗封鎖海峽。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總經理高拉•侯賽因則強調,任何時候,這一地區的緊張局勢都會引起世界原油市場的強烈反應。

  一名伊朗智庫學者對記者說,更合理的解釋是,布什政府向伊拉克和波斯灣增兵是為了讓共和黨贏得明年的總統選舉。整體來看,多數伊朗人不相信美國敢打,正如《紅色文化報》的標題——《美國不具備進攻伊朗的實力》。 

  其實,伊朗人的判斷與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的軍事部署有著很大的關係。伊朗在海峽北岸部署了重兵。僅戰術導彈就包括5個射程達360公里的新型“雷鳴”反艦導彈發射陣地,此外還有“科薩爾”中近程岸艦隱身導彈、“閃電”短程彈道導彈。伊朗海軍60餘艘小型艦艇,3艘俄制“基洛”級潛艇、4艘袖珍潛艇及新型國產“鯨”式潛艇都在海峽附近遊弋。伊朗海軍還能隨時在海峽大量放置非磁性水雷、自由漂雷和遙控水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