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少生4億 推動中國邁向經濟強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2 17:20:29  


人口紅利帶來的消費升級,體現著中國經濟增長內生性的特點。(資料圖片)
  中評社廣州1月12日電/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11日發佈了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自1973年全面推行計劃生育以來,少生了4億多人,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率的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三分之一,為中國經濟增長創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期。 

  據瞭解,按照人口年齡結構變化,人口紅利可依次分為高少兒、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撫養比,低少兒、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撫養比,低少兒、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撫養比的三個不同階段。在第二階段,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高,人口撫養負擔輕,人口生產性強,社會儲蓄率高,有利於經濟增長。這一人口年齡結構最富生產性的過渡時期通常被稱為人口紅利期,人口年齡結構對經濟增長的這種潛在貢獻就是人口紅利。 

  銀行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表示,持續多年的人口紅利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中國經濟的比較優勢。“上一次生育高峰時出生的人口逐漸進入就業範疇,由於勞動力供給很大,工資相對較低,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便相應建立,從而推動了中國經濟持續多年的增長。” 

  北京多科德經濟咨詢公司首席研究員李長安表示,中國正式享受人口紅利應該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中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紅利的正面效應。 

  課題組還提出了國家人口發展的戰略目標,包括:到2010年,人口總量控制在13.6億人;到2020年,人口總量控制在14.5億人;到本世紀中葉,人口峰值控制在15億人左右,之後人口總量緩慢下降,人均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在這個戰略目標發展過程中,中國將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報告數據顯示,當前,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000美元,正處在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重要發展時期,抓住這一機遇,實施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戰略,是化解風險,提高核心競爭力,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 

  對於人口紅利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中金公司發佈的報告《人口紅利提升資產價格》表示,人口結構的變化,將繼續促進中國經濟強勁增長,而在2010年以前,工作人口占比的提高,將使居民儲蓄率保持高位,進而促使資產價格上漲。 

  招商證券發表報告認為,人口紅利可持續至2013年。 

  新中國建立後的20多年,中國經歷了一個嬰兒潮,幾十年後的今天,這些人已經穩定地進入了勞動市場,並推動中國儲蓄率的增長。 

  自1973年全面推行計劃生育後,中國少生了4億多人,生育率迅速下降,生育率的下降,降低了撫養支出。 

  中金報告認為,一方面是儲蓄率增長,另一方面是撫養比減少,目前中國就處於這兩項人口紅利的集中釋放期。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建民表示,改革以來,總撫養比下降對中國儲蓄率的貢獻大約在5%左右,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在1/4強。 

  據瞭解,受上世紀80至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影響,在2005至2020年期間,20歲至29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數量將形成一個高峰,一個新的嬰兒潮或將產生。 

  國金證券發表報告認為,隨著新生育高峰的到來,由於撫養開支的增加,人口紅利將因為新嬰兒潮而被逐漸抵消。 

  中金公司也提醒,隨著中國人口逐步老齡化,人口紅利或將在2015年左右出現轉折,也就是說,中國還能享受5-10年的人口紅利。 

  “事實上,未來人口紅利沒有潛力可供挖掘,對中國來講並不是壞事情。”左曉蕾說,中國的發展不能永遠依靠人口紅利,我們要抓住時機,推動產業的升級和轉移,同時也要加強對勞動力的技能培訓,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 

  雖然人口紅利或將步入衰退期,但是目前,人口紅利的集中釋放還是導致了中國儲蓄率的居高不下,高位儲蓄率也使中國資產價格的上漲,股市也應聲逐步上揚。 

  據悉,高儲蓄率能壓低市場利率,進而形成強勁出口,導致貿易順差居高不下。2006年全年,中國貿易順差達到了1774億美元,流動性的增加,使中國資產價格步步上漲。 

  中金認為,政府部門應該推出政策緩解高位儲蓄率,一旦等到人口紅利在若干年後轉化為人口負債,高儲蓄率將驟然降低,資產價格的泡沫將破滅,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的破壞。因此,中金建議政府部門可推出企業年金、增加社保開支等形式,分散儲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