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倡修例:吸引外企、發展“一板兩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3 08:48:22  


民建聯昨日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策略”,發表其中兩份報告。(文匯報圖)
  中評社香港1月3日電/香港股市大旺,與大批具實力的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有極大關係。民建聯在剛剛發表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策略”報告中,除強調加強與內地合作的重要性外,建議特區政府應修改及清晰上市規條,以吸引更多海外企業來港上市,扮演好內地企業對外集資平台和國際資金擴充內地業務的集資場所這兩個角色。

  文匯報報道,針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所面對的挑戰與機遇,民建聯就5個可著力鞏固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領域,包括拓寬主板股市的集資、投資來源;改革創業板以招徠內地高新企業;大力發展石油、黃金期貨及其他中國衍生產品;開辦更多人民幣業務及推動債券市場發展,撰寫了一系列報告,並於昨日率先發表了“整體發展”報告及“香港股票市場”兩份報告,其中各提出了8項策略性建議。

  民建聯財經及經濟事務發言人陳鑑林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海外企業方面,雖然香港股票市場的規模較新加坡大,但與去年共有227家海外公司在新加坡上市相比,到香港上市的海外公司只有9家,他坦言香港有必要在推動更多海外公司來港上市及集資方面努力。

  為免於無形中局限外資企業來港上市機會,陳鑑林認為,當局宜修改與更清晰上市規則,放寬企業上市申請時的規定。長遠而言,他期望本港可與國際上市規則的標準接軌,成為國際資金及外資企業在內地擴充業務的集資場所。而當局亦應考慮調低股票印花稅及股票稅,以提升香港證券市場的競爭力。

  陳鑑林強調,香港雖作為內地投資海外的橋頭堡,惟香港並非其上市的首選地,故建議香港應與內地市場作全方位合作,包括作為內地企業的集資地及投資海外的基地。他指出,雖然去年不少內地企業在香港融資,但隨著內地恢復批准上市集資活動,天津、上海及北京等多個內地主要城市均積極發展股票市場,令香港要面對鄰近金融中心的發展及競爭。

  他指出,香港股票市場長遠需要維持本身優勢,提升競爭力,特別應針對內地出現不少高新科技及具發展潛力的企業,為香港創業板重新定位,檢討和改進創業板上市、交易、監管等安排。

  同時,當局應與內地城市探討“一板兩市”的可能性,推動內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發展更多包括金融產品及創新金融產品的衍生產品。

  民建聯又建議,當局應完善市場結構和監管,與內地有關部門合作設立機制,就在港上市或集資的內地企業進行資料交流及監管,容許香港與內地作出聯合偵查,以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

  民建聯會在一系列報告發表後,把報告提交予政府以作參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