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智新:兩會復談的啓示與思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6 17:24:13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聯合早報今天刊登中國首都經貿大學副教授張智新的分析文章說,盡管促請兩岸高層直接接觸的呼聲和願望隨之高漲,但兩會畢竟是目前既能模糊相互定位等政治歧見,又能延續歷史成果,進而開啓美好未來的最好機制。兩會在相當長時期內還是無可替代的。全文如下:

  6月12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談。自1998年10月汪辜會談後,兩岸官方授權機構的正式接觸已中斷近10年之久。因而此番兩會復談,不僅成爲兩岸四地乃至海外華人的關注焦點,亦爲世界輿論所廣泛矚目。

  過去十年間,是大陸經濟勢力迅速崛起、綜合國力顯著提升的“黃金十年”。全力推進市場化爲導向的經濟改革,繼續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改革,使得這個基礎薄弱、包袱纏身的大國實現了社會穩定中的快速崛起,不僅國內民衆普遍獲益,整個東亞乃至全球經濟都受惠良多。

  10年前,台灣仍以“亞洲四小龍”之一自傲,經濟建設上的“台灣奇迹”成爲其對抗大陸的旗幟和資本。頗具戲劇意義的是,10年後的今天,當島內各派以台灣“民主轉型”的所謂政治奇迹沾沾自喜、引以爲傲時,朝野糾鬥、族群撕裂、政權空轉、權力腐敗等民主政治的副産品瘋狂滋長,民衆政治上翻身作主的驚喜轉瞬間化爲無盡的怨懟和憤怒。

  更爲重要的是,台灣當年賴以自豪、足以向大陸炫耀的經濟奇迹,優勢喪盡,江河日下,經濟增長停滯,內外債台高築,民生福利銳减,讓曾經沉浸在民主大夢、獨立迷藥中的台灣民衆幡然醒悟:沒有兩岸的和平發展,台灣就不可能走出困境,更不可能有美好未來。

多重功能未盡發揮

  站在如此歷史坐標上看兩岸關係的反覆歷程,我們才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海協會、海基會兩會談判中斷十年,從現象上看,乃是島內獨派肆意蠻幹、麻煩不斷,大陸强壓怒火、忍無可忍所致。但探究深層原因,乃在於島內被壓抑多年的民衆主體意識和地區認同,在政治轉型期被撩撥、激發、釋放和惡意利用,而崛起的大陸在擺脫舊思維束縛,理解、容忍、包容進而牽制、引導島內上述民意變化過程中,終究不是一蹴而就,甚至也會有波折反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