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務實面對兩岸發展新形勢及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15 10:10:39  


  中評社香港6月15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在中外矚目下,海基會與海協會日前簽署“兩岸周末包機”及“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兩項協議,不但兌現了馬英九的競選承諾,也開啟兩岸關係的新里程,但展望未來,仍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不僅不能過分樂觀,更應該以務實態度去面對挑戰。

  這次兩會復談,距離一九九三年辜汪會談已有十五年之久,非但台灣人民高度期待,國際間也普遍寄予厚望,甚至有媒體稱之為“兩個歷史宿敵之間十年來最大的外交突破”。會中除了確定七月四日周末包機首航;七月十八日正式實施大陸觀光客來台之外,雙方並同意在三個月內再就貨運包機進行協商,另外像共同探勘兩岸海域石油,航線截彎取直等,也都可望在今年十月台北會談時列入議程。十餘年來許多停滯不前的議題,一夕之間似乎通通解決,成果不可謂不豐碩!

  舉例來說,由於油價持續上漲,再加通貨膨脹等因素,今年台灣旅遊市場大幅衰退,景氣甚至比SARS肆虐期間還差,如今能夠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至少可以彌補一成到一成五的客量,對於旅遊業固然是及時雨,對其他周邊行業,當然也不無小補。可以肯定,七月之後,將會有一波一波的陸客觀光潮,對於台灣的經濟必然會有相當助益。 

  社評指出,不過,在兩會順利達成預期的成果之後,我們也必須冷靜檢討,千萬不要被成功的表象衝昏了頭,以為形勢一片大好,未來兩岸關係就一定可以一帆風順,毫無障礙!事實上,無論周末包機或陸客來台,都是雙方磋商已久,早就達成共識的議題,簽署協議文件,只是形式而已,難度不高,真正棘手的問題,其實都還沒有開始,諸如外交休兵、台灣的國際空間、兩岸綜合經貿協定等等,在在都涉及主權問題,能否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顯然都還是未知數! 

  再以這次會談中出現的“兩會互設辦事處”議題為例,表面看來,既是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回應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的提議,似乎雙方都有類似的構想,應該可以水到渠成,但消息傳出之後,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台灣方面立即有人質疑江丙坤“逾越陸委會授權”,江丙坤趕快向媒體解釋,這件事牽涉很廣,是“遙遠將來的工作”;海協會方面,雖然表示互設機構有重要性與必要性,但也強調,什麼時候設,怎麼設,在那裡設,“還要商量”。 

  社評說,顯而易見,連這樣一個層次不高的議題,不僅台灣內部尚未凝聚共識,大陸方面也並沒有具體的方案,更別說類似台灣加入WHO或是參與APEC名稱等高度敏感的問題,要想一蹴而就,不只是過度樂觀,根本就是一廂情願。 

  儘管如此,我們也必須指出,只要雙方都能秉持“擱置爭議,存異求同”的態度,許多死結都可以打開。誠如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所講,“在商談中雙方面要平等相待,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對方;要充分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多抱善意的角度理解對方的想法;要不斷擴大共識,縮小分歧;要實求是地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台灣人民既對有尊嚴地加入國際社會非常重視,大陸為什麼不能以具體行動落實“平等協商、善意溝通、積累共識、務實進取”?使兩岸能在國際社會上相互扶持?


    相關專題: 兩岸兩會恢復協商談判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