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官方首披露地震時核試驗堆遭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8 14:12:59  


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馬健空軍少將,在5月18日記者招待會上說:地震對四川軍事設施受地震輕微影響,核設施無任何問題。(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2008年5月23日16時,數十家中外媒體的記者聚集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等待著即將召開的新聞發布會。
  
  人民網-科技頻道報道,新聞發布會開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將向中外媒體介紹四川汶川地區發生里氏8.0級地震後,災區的環境安全保障情況。
  
  衆所周知,汶川大地震,震級之高,裂度之大,世所罕見。地震造成山崩地裂,使一些城鎮頃刻夷爲平地,近十萬生靈塗炭,破壞巨大,損失慘重,觸目驚心。作爲我國西南大省的四川,省內分布著許多工業、科研重要設施。特大地震襲擊後,處在震區的核設施安全情況立刻引起國內外格外關注。
  
  “經過檢測和檢查,災區所有核設施都處于安全可控狀態!”這是一句簡短,但重達千斤,擲地有聲的宣告,它迅速傳遍了世界各地,也讓無數人放下了高懸著的心。他透露出的信息足可以讓那些懂行的人嘖嘖稱贊,驚嘆不已。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地震突襲之時,正是由于那些視職責如生命,忠于職守,訓練有素的科研試驗人員,果斷處置,才換來了這句凝結著他們膽魄智慧心血和國家人民重托的“安全可控狀態”。
  
  這是一次沒有預告的檢驗,這是一次突然降臨的考試,這是一次道德心靈的曆練,這是一次生發自平凡、迸發于危難的壯舉。
  
  搶奪0.65秒的生死搏鬥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是我國從事核反應堆工程研究、設計、試驗和運行的唯一綜合性基地,也是我國核動力工程的搖籃。在距離汶川地區直綫距離約120公里的山區里,坐落著該院反應堆運行研究所。我國第一座高通量工程試驗堆已在這里安全運行了20多年。
  
  高通量工程試驗堆主要承擔核電站燃料組件、堆用材料及部件的輻照考驗,以及同位素生產等任務,是我國開展核動力技術研究的大型重要試驗堆。該試驗堆中子通量爲亞洲第一、世界第三,是現役最大的我國自行設計、建造,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功能綜合性試驗堆。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榜上有名。1980年建成運行之時,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國內主要媒體均予大量報道,其後有多個國家的科研人員曾到此學習交流,在國內外頗有名氣,備受關注。
  
  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高通量工程試驗堆主操控室內,值班人員在聚精會神,有條不紊的工作。值班長易逸監控著整個反應堆的運行情況,高級操縱員鄒德光對運行參數進行校對,操縱員袁志敏和助理操縱員李廣輝正在整理運行參數,完成數據錄入的技管組組長彭軍正准備起身。一切都是那麽程式如常,波瀾不驚。
  
  突然,伴隨著隆隆的地聲,主操控室內,墻上的鐘表猛烈的搖晃,嘎嘎作響,8號監控屏的指針劇烈抖動,天花板傳來扭曲撕裂聲,操縱台上的電話瞬時被甩到了地上。廠房外120米高的烟囪大幅度搖擺,汽車像大海中的小船隨地面的起伏劇烈顛簸,山上樹林象受到台風襲擊一樣,響聲大作,劇烈搖曳,霎時,山石滾落,塵土飛揚,一片恐怖。人們頭暈目眩,站立不穩。
  
  天旋地轉之際,彭軍立刻反應過來,大喊一聲:地震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