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挺:中日關係面臨必須“轉軌”的關鍵時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4 12:05:52  


  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係講師馬挺在即將出版的8月號《中國評論》撰文談中日關係時指出,中日關係的癥結在於沒有建立一條從“了解”到“理解”,再到“諒解”的鏈條。

  文章認爲,“一衣帶水”、“同文同種”,一直用來形容、表明中日之間關係的密切。而正是由於這種誤解,長期以來形成了在認識論方面的一個誤區。

  “中日兩國不再友好”,這句話可能說得太過分了,但是不無道理:遇到摩擦、矛盾,就以“中日友好”來解決,實際上掩蓋了一些問題的本質,為今日中日問題的複雜化埋下了伏筆。目前橫亙在中日之間的諸多問題,已非“中日友好”一句話可以解決得了的。可以用“中日友好”解決的問題已經解決完了。這一口號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

  中日關係的基調不再是泛泛的“友好”,而應該爭取平等相處,和平與共,推進相互理解,力求在盡可能長的歷史時期內做到共同繁榮。只有清醒地認識和估計中日關係的現狀和遠景,不抱過高的期望,遇事才不會過於失望,才能冷靜地現實地對待中日之間的矛盾和摩擦,防止情緒化的處理。

  目前,中日關係面臨一個必須“轉軌”的關鍵時期。中國應該從思想意識、政治外交、軍事防衛、經濟貿易等各個方面主動地而且有效地引導這一轉變,促使中日關係從“友好”階段,向“加強交流”、“促進理解”、“平等合作”的新階段作出實質性的“升級”。

  文章指出,對於日本這樣一個國土狹、資源乏的國家來說,面對一衣帶水之鄰,一個全方位的大國正在出現的事實,即使排除了某些政客蓄意渲染的效果,讓一般的日本人不感到是一種威脅也是不現實的。不僅是對日本,對東南亞以至全世界,僅僅從外交上表明中國將不會成為一種威脅,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從中國的行為模式上讓他國感到安心,感到中國將成為給他們帶來利益的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將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推而廣之,運用於中國對國際社會、國際關係的構思,是具有很深刻的哲學層次意義的;對中國形成一個具有大國風範的國民心態,民族意識和國家的行為模式是切中時弊的。

  應該仔細咀嚼胡錦濤主席關於中日兩國“和則兩益,鬥則俱損”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真正在挑撥中日關係的是日本的右派。而我們如果不是竭盡全力、同時又巧妙地維護中日關係,豈不中了日本右派的下懷!錘煉一個準備成為全方位大國的外交能力,以及尊重他國的國民風範、肚量和氣質,中日關係應該是一塊試金石。

  環顧中國周邊,只有中日關係是斷層。而且,這一斷層又與台海局勢有著不可忽視的關係。

  對日關係處理不當,就會干擾中國為贏得幾十年的和平穩定的國際大環境,還可能破壞目前尚比較脆弱的兩岸關係走上正軌的勢頭。

  中國在開始考慮全球戰略,但是不可能,也不應該忽略或越過東亞戰略去考慮全球戰略。而東亞戰略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對日關係。

  不管從民族感情上是如何厭惡日本,我們的政府、媒體、民眾,應該開始注重調整民族意識和國民心態,從而調整包括外交等方面的國家行為模式。必須認識到中日關係不是一個可好可壞,聽之任之的關係,而是非搞好不可的重要關係。不以東亞地區以至全球戰略高度為基點,把這一位於東隅的“斷層”連接起來的話,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平崛起戰略將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