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專家:人民幣升值難遏出口勁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20 11:32:58  


郎咸平稱,若人民幣升值情況不改,廣東將大難臨頭。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日前在穗發表「若人民幣升值情況不改善,廣東將大難臨頭」的言論,被廣東省經貿委及經濟學者認為「相當費解」。基於廣東正致力產業升級、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經濟逐步轉型的理由,他們相信人民幣持續合理升值,廣東未來經濟發展仍機遇與挑戰並存,不能以「大難臨頭」一概而論,各界不宜產生悲觀恐慌情緒。 

  據《信息時報》報道,某論壇上郎教授認為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廣東首當其衝,又稱給了整個世界一個期望:人民幣會繼續升值,將導致更多外來資源湧入內地,衝擊內地市場;廣東是外向型省份,與世界上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係,世界500強企業已有超過一半投資於廣東。郎教授說:「如果人民幣升值情況得不到改善,廣東將大難臨頭。」 

  對於人民幣升值為廣東帶來的影響,廣東省經貿委早在去年10月為相關方面打過「預防針」,「匯率每上升一個百分點,企業利潤可能要減少兩個百分點」。按此計算,自人民幣匯改以來,升值約4%,廣東部分出口企業利潤可能要減少8%。 

  但省經貿委人士稱,升值造成的影響目前並未如想像中惡劣,某些出口大戶比如佛山陶瓷某品牌企業,就聲稱出口產值和產品附加值都得以提高不少,反映各行各業在防禦措施、良性互動上都下了硬功夫。出口型企業廣船國際亦表示,由於產品創新及市場策略得當,近期海外造船訂單反而大增,升值並非阻礙發展的主要因素。另據省外經貿廳人士透露,升值無礙廣東去年保持外貿出口的強勁態勢。 

  廣東的經濟學者亦駁斥郎氏的「升值恐慌論」理據不足,中山大學財稅系主任林江認為,要讓人民幣升值嚴重衝擊廣東經濟體系,必須在升幅和速度上高於預期,但中央顯然決心部署人民幣平穩升值的步伐,加上外界亦維持人民幣每年升值3-4%的預期,令各行各業都適應及接受了如此升值所帶來的變化,市場經濟思維活躍的廣東有足夠時間去消化不利影響,況且升值並非全部是壞事。 

  林江建議,廣東應付人民幣升值的最有效措施,仍是不斷致力產業升級,外向型經濟盡快向「內外兼修」的經濟體系過渡,降低節省社會與產業的能耗則是挖掘經濟體系內部潛能的好辦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