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H股分道揚鑣 恒指暴挫滬深仍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1 13:17:46  


香港恒生指數近來一路走低。(資料圖片)
  中評社廣州1月11日電/A股上證綜指一路狂飆,但香港恒生指數卻“跌跌不休”。承繼9日跌勢,昨日港股市場繼續大幅低開,其後更一路下滑。恒生指數收盤於19568.34點,較之9日收盤19898.08點,暴挫330點,跌破19600點大關。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技術上來看,恒生指數昨日以跳空下挫之勢直逼前期缺口位置,跌勢呈現明顯加速跡象,後市或仍將回落至19300一帶才能獲得較強的支撐。回歸A股市場一時風頭十足的中國人壽H股卻連續兩日走軟。受累國際投行紛紛降低投資評級,昨日,中資保險股跌勢猛烈。中保國際報8.71港元跌8.80%,中國平安報38.00港元跌4.28%,中國財險報3.95港元跌4.59%,中國人壽報23.85港元跌6.84%。

  而9日跌勢兇猛的中資銀行股昨日延續跌勢,但已有所趨緩。建設銀行報4.68港元跌0.85%,交通銀行報8.45港元跌1.63%,中國銀行報3.99港元跌2.44%,工商銀行報4.63港元跌1.07%,唯有招商銀行報16.70港元漲2.83%。

  不過,與香港走勢相反的是,國內滬深股市延續升勢。上海綜合指數開盤2838.11點,最高2841.74點,最低2770.99點,收盤2825.58點,上漲17.77點,漲幅0.63%,成交790.51億元;深圳成份指數開盤7110.86點,最高7346.02點,最低7100.06點,收盤7346.02點,上漲267.42點,漲幅3.78%,成交401.40億。盤面中,地產、水泥、鋼鐵等板塊表現較好,沉寂多時的有色金屬板塊也有再度活躍跡象,並帶動了資源類個股表現,另外,中國人壽盤中也創下了上市來新高。

  但是,受到H股下跌拖累的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石化、中國聯通等大盤股在A股大幅走低,成為市場的空頭主力,並構成了對滬綜指的沉重壓力。其中,工行下跌1.56%,中行下跌1.54%。

  繼上周微調後,本周滬綜指再漲6.98%,兩市市值也在9日突破10萬億元大關。就在A股以“百米跨欄”的速度高歌猛進時,港股卻在最近5個交易日持續調整,恒生國企指數累計下跌10.23%。A股上漲會否受制於H股下跌?

  南方日報今日載文分析說,必須承認,如果H股的調整態勢繼續深入的話,它必將對目前A股運行形成中短期的影響。所以,剖析近期市場A、H股鮮明的走勢差異的成因非常重要。大體來看,以下幾方面因素導致了A、H股近期走勢差異:

  外資投行近期頻頻看空,摩根大通將國壽H股股價看空到15港元。泰國、臺灣股市的影響,增加了市場看空的氣氛。但國內研究機構對於A股市場前景卻非常樂觀,有機構將國壽A股年內目標價估在40元左右。更為關鍵的是,在盈利效益的驅動下儲蓄資金明顯向股市轉移,導致最近兩市成交金額始終保持在1000億元的規模左右。目前銀行儲蓄資金的規模在32萬億元左右,與此相對應的A股目前總市值在10萬億元左右。如果10%到20%的銀行儲蓄資金進入股市,會造成顯著的錢比貨(股票)多的局面。因為10萬億元左右的總市值中,真正能夠流動的股票市值只在3萬億元左右。

  當然,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銀行儲蓄資金進入股票市場,其前提必然是股票市場的回報大於儲蓄收益率。顯然,在目前這點是成立的。基於2007年目前25倍市盈率的A股股票市場,目前的回報是4%,這還不包括企業增長帶來的收益。所以,目前這種銀行儲蓄向股市遷移的現象,有其合理的一面。

  歲末年初,泡沫再度成為熱門關鍵詞。其中一種觀點認為,中國股市的長期平均市盈率大約在15-20倍之間。由於上市公司收入的質量仍然低下,市盈率應當更靠近15倍,而不是20倍。當市盈率超過25倍時,就很可能是泡沫了。

  但這一判斷值得商榷。如果上市公司平均的收益增長維持在10%左右的水平上(與資本成本相一致),A股市場長期市盈率確實應該在15倍到20倍的水平上。但在普遍預期上市公司近年業績增長將維持在20%水平上,市場必然不會保持15到20倍市盈率。因為資本市場不可能始終給出20%的預期收益,這將激發更多的投資者進入這個市場,進而推高市場的動態市盈率,直到這個預期收益率下降到相對合理的水平上。所以這個市盈率可能將高於20倍,當這一市盈率達到25倍左右時,預期收益率才會逐漸降低到相對合理的水平上,在收益率的驅使下,使得場外資金進入股市和股市資金流出場內得到平衡。所以,在上市公司收益複合增長在20%的前提下,其隱含的股市合理市盈率會在25倍左右。基於這一觀點,滬深300指數當前市盈率並未高估。如此,A股的強勢應能延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