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手對華:對話合作、防範限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6 08:37:25  


首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12月1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副總理吳儀會見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資料圖片)
  中評社香港12月26日電/美國對華“兩手”策略,是想以 “兩手”來“對衝”中國的風險——既要拉中國對話、合作,從中國發展中得到好處;也處處防範、限制,生怕中國從自己這裏得到了好處。 

  新華網今天引述廣州日報報道,最近,美國商界有些納悶,似乎搞不懂美國的對華政策。從表面上看,美國政府大力鼓勵對華出口。美國商務部部長古鐵雷斯上月更親率25家企業老總訪華,開拓中國市場。但有時,事情遠不是表面笑臉那么簡單。也是這個古鐵雷斯,今年卻又主張強化對華出口管制——按照美國商務部擬定的措施,以後“可能轉為軍用”的民用品,一概禁止銷售至中國。 

  這條規定牽涉甚廣,以至於美國企業說,美國此舉是“自廢武功”。憤怒的美國商界不久前發表聯名信,要求政府徹底更改該管制措施。公開信說,美國此舉,與官員們一直高調宣傳鼓勵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的政策背道而馳。美國商界之所以憤怒,是因為出口管制將損害他們的利益——很簡單,美國含糊不清的“可能轉為軍用”的規定,將極大限制他們的出口行為。精明的商人隨即抓住美國政府“說一套、做一套”的弱點,自然也批評得讓商務部一時難以回答,只能含含糊糊說這是在“捍衛國家安全”。 

  好一個“國家安全”!對中國出口民用品——有些民用品用美國企業的說法,在中國國內都能買得到——也會損害美國安全!美國對華“兩手”策略,歸根到底,就在於它對中國的不信任態度,它是想以“兩手”來“對衝”中國的風險——既要拉中國對話、合作,從中國發展中得到好處;也處處防範、限制,生怕中國從自己這裏得到了好處。 

  兩手中,有些說得也做得,有些是做得卻說不得的。比如在這個出口紛爭上,“鼓勵出口”是光明正大,說得也做得;“國家安全”是做得,但有時不大好說得——說得太多,影響中美關係,至少會給外界口實:美國人太小心眼,獨霸天下之心不改,總是在竭力阻止中國崛起。 

  美國政府的這種“自相矛盾”,其實也不止在出口管制一個問題上。就比如在中美首次戰略對話前夕,其一些做法也很不“厚道”。一方面,美國也大彈高調,說要以長遠眼光看中國,要和中國構建長期合作關係,雲雲;另一方面,卻趁著中國入世五周年之際,發表的審查報告洋洋灑灑109頁,絕大部分內容批評中國表現糟糕。果真如此嗎?美中貿易委員會不久前一份調查報告顯示,83%的美國受訪企業肯定中國入世表現。 

  美國人似乎還不明白,中國為什么要入世?中國入世,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就是希望透過加入這個國際組織,讓中國在改革道路上無從後退。也難怪在這次戰略對話中,中方就多次表示:美國朋友對中國真的不夠了解。 

  美國人自然也有備而來,有官員在對話中就回答:“之所以進行對話,不就是為了增進了解嗎?”但了解就需要真正知己知彼,既知道本國內部的政治壓力,也須知道對方面臨的挑戰和問題,更清楚地說,美國有國會和政府的矛盾,中國也需要考慮到開放過速帶來的衝擊後果。將一國壓力完全轉嫁到另一國,是不可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用鮑爾森的話說,美國應該要有長遠眼光。 

  中國也要有長遠眼光,以合作和鬥爭的“兩手”對付美國的“兩手”,鬥是談判桌上的爭取:不鬥而降是失策,鬥而破裂是下策,鬥而不破方為中策。“上策”的完全合作雙贏可能太理想化了,因為“兩手”政策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項長期戰略。也不必太擔心,親密如美國和以色列,還會在許多問題上發生摩擦,更遑論一直頗有疑忌的美國和中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