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全球經濟放緩,中印面臨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2 19:52:55  


  中評社廣州12月22日電/2006年即將過去,世界經濟在這一年裏克服高油價、通貨膨脹壓力等種種不利因素繼續保持快速的增長。經濟學家普遍認為,2007年的世界經濟仍然有望保持增長,但增速可能趨緩。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國際金融機構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世界經濟形勢及前景的判斷和預測一向被密切關注。當地時間12月19日,該組織亞洲經濟專家發出警告稱,“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將迫使中國與印度審視其財政體制上的某些關鍵問題。” 

  此外,世界銀行也在日前發佈報告指出“解決外部經濟的不平衡,如減少貿易順差和處理好內部經濟結構的調整,仍將是未來兩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但世界銀行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07年和2008年略有降溫,不過增長勢頭依然強勁,繼續領軍全球。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IMF在日前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2006年的世界經濟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美國、歐元區和日本三大經濟體的增長速度趨於平衡,特別是歐元區經濟增長勢頭明顯增強,從而有利於世界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二是中國和印度等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該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拉赫拉姆•拉詹稱,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應該是我們所處時代表現最好的經濟發展之一”。與此同時,有部分專家指出,迄今為止,中國與印度這兩大經濟體的迅速增長完全是在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中生成的。 

  昨日,IMF專門研究中國地區的經濟學家賈漢吉爾阿齊茨在華盛頓出席會議時特別對中國經濟表示擔憂,他懷疑“在全球經濟發展並不像過去幾年那樣迅速的時候,面對逐漸加大的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和來自競爭對手更為嚴峻的價格競爭,中國還能不能繼續不斷擴大其出口市場?”與此同時,他表示,印度也將面臨政府財政赤字不斷增加所帶來的壓力。 

  事實上,在一個多月前召開的IMF和世界銀行的聯合年會上,一個被集中議論的話題就是美國經濟的衰退,必然會引起世界整體經濟增長的放慢,而這對於中國將會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根據巴黎百富勤的經濟學家的研究,美國在經濟上升時期,每1%的經濟增長拉動7%的中國出口增長;而在下滑時期,每1%的下滑拖後6%的中國出口增速。 

  全球經濟增長的放慢,可能會進一步減緩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的進程,甚至導致這一進程的倒退。這已經表現在多哈回合談判的暫停上,因為經濟增長減速往往促使國內政治力量嫁禍於貿易與投資的自由化,令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倒退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最大和最直接的受害者恐怕就是中國,這將造成中國產品出口的困難。同時,每年高達500億-60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很可能會減少,因為資本輸出國經濟的放緩會對相關企業的資金鏈乃至對外投資策略產生影響。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