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發展清潔能源 選址必須審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2 10:52:16  


  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中電擬斥資80億元在大鴉洲發展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社評認為,計劃有助發電穩定性,更可減少污染物排放。但中電選址捨近求遠,需鋪設40公里長海床輸氣管道接駁至龍鼓灘,可能影響本港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共存的唯一水域,應進行充分的環境評估。 
  
  中電擬在港設立天然氣接收站,希望趕及2011年投產,可減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粵港訂下的空氣質素。天然氣含硫低,雜質少,燃燒後所釋放的有害物質比燃煤和石油為少,安全性高,且價格僅為石油的八、九成。許多發達國家早已使用這種清潔能源發電。目前,兩電的電廠是香港空氣污染主要來源之一,政府對兩間電力公司的減排目標立場堅決,希望減低排放二氧化硫,2010年達到與廣東簽訂的減排目標。若電廠未能符合牌照要求的減排目標,當局會考慮起訴。中電順應清潔能源發電要求,值得肯定。今後,兩電應更多發展天然氣、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新能源計劃,逐步代替對空氣污染嚴重的燃煤發電。 
  
  社評指出,但中電選址捨近求遠,在減輕空氣污染的同時,卻可能影響本港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共存唯一水域的生態環境,令大自然付出不可彌補的代價。中電龍鼓灘的選址方案,引起村民反對,中電遂退而求其次,捨近求遠選址大鴉洲,並須鋪設40公里長海床輸氣管道,接駁至龍鼓灘發電廠。大小鴉洲位置獨特,是本港中華白海豚和江豚共存的唯一水域。工程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影響巨大,中電應充分進行環境評估,審慎選址。 
 
  中電興建天然氣接收站的投資為80億,雖然中電聲稱投資成本將於未來5年分階段投入,用20年攤分,對電價影響有限。但由於利潤回報與固定資產掛鉤,中電應避免增加投資推動電價上漲。九三年中電因高估電力需求增長而投資240億元建龍鼓灘電廠,興建8台共2500兆瓦的發電機組,結果導致電力過剩。但礙於管制協議規限,政府仍容許中電將多餘的資產成本轉嫁至市民身上。政府在簽訂新的管制協議時,應盡快檢討利潤回報與固定資產掛鉤的機制。有意見指出,中電可將氣庫設在深圳,安裝與深圳天然氣庫相連的管道,省錢省力地從內地輸入天然氣原料,這不失為減輕固定資產投資和減輕生態環境污染的一個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