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監會欲變現百億資產  各路諸侯虎視眈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9 14:33:27  


  中評社廣州8月9日電/日前,國家電監會在北京召開920萬千瓦預留發電資產變現工作會議,會議提出整個項目的主要工作時間表,爭取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完成。此次變現操作,涉及資產達上百億元,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國家電監會著力推動國有電力資產第二次“分家”。眾多發電集團、上市公司將為此展開“豪門”爭鬥。 

  2002年,按照國務院要求,原國家電力公司分成兩大電網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家輔業集團。原國電系統內的發電資產分為五大部分,其中有一部分發電資產劃給輔業集團(非發電、電網資產),暫由國家電網公司代管,待各網省公司的主輔分離工作完成後再分配給各輔業集團。 

  按當時的設置,五大部分的比例概況是:五大發電集團發電資產的權益容量共10357萬千瓦;劃給輔業集團的,權益容量共920萬千瓦;電網暫時保留、暫由國家電網公司代管的,待轉讓的權益容量是647萬千瓦;分別留在國家電網公司、中國南方電網的用於調峰和蓄能用的,權益容量各1600萬千瓦左右、200多萬千瓦左右的發電資產。 

  此次國家電監會要變現的就是劃給輔業集團的920萬千瓦發電資產。這部分資產分佈在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額達上百億元,涉及38家發電企業。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和3家中外合資企業。 

  電監會人士表示,變現這部分資產所獲資金主要是為了解決區域電網、省電網內大量還沒有分離出來的輔業,如電力施工、設計等困難企業的職工養老等問題。“中央層面的很少,主要是水電,包括葛洲壩集團和水利水電建設集團”。 

  據介紹,920萬千瓦變現工作結束後,國家電監會下一步將著手變現國家電網公司代管的另外647萬千瓦發電資產。 

  國家電監會人士沒有透露具體的變現辦法,只稱將在有限公開原則下進行,“這牽涉到電力體制改革,變現不會掛牌,這不是完全的商業行為。” 

  據上海證券報消息,此次變現發電資產涉及7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國電電力、京能熱電、上海電力、贛能股份、豫能控股、皖能電力、申能股份。 

  據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資料,7家上市公司中,有5家持股比例較大,分別是:國電電力第一大股東國電集團,占33.61%,劃給輔業集團的參股權益是30.65%;京能熱電第一大股東北京能投,持股42.81%,輔業集團參股權益39.51%;上海電力第一大股東中電投集團,持股64.56%,輔業集團參股權益20.09%;贛能股份第一大股東江西投資集團參股41.76%,輔業集團參股權益25.6%;豫能控股第一大股東河南建投持股37.44%,輔業集團參股權益由河北電力和華中電網代行,占40.7%。 

  電監會人士認為,“由於不是第一大股東,輔業集團持股變現對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會產生較大影響。” 

  但天相分析師認為,輔業集團股權歸屬未定,國電電力、京能熱電和豫能控股等輔業集團占股比較大的公司均受到較大影響。上市公司正在積極爭取購買,真正確立自己在集團的核心地位。 

  中國能源網信息總監韓曉平評價說,五大發電集團“分家”時,實力相當,現在為擴大規模,都在四處跑馬圈地,面對如此眾多的發電資產,肯定會拼命收購。但如果收購時不注意資產優化配置,今後可能會成包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